1932年以前,苏联的粮食总产量未超过1913年的水平,且1930年后有所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 )
①经济体制不利于农业发展 ②农业集体化中的失误 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④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 C.②③④ | D.①④ |
与下图主题一致的标语是 ( )。
| A.“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
| B.“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 |
| C.“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
| D.“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 |
照片定格历史瞬间,下面这幅历史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1956年初,上海第一家公私合营商店开业
| A.拉开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序幕 |
| B.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 C.使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
| D.改变了新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 |
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 )。
工人为大庆第一口油井试喷成功而欢呼
| A.三大改造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
| B.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
| C.经济建设中“左”倾冒进的“大跃进”运动 |
| D.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下列对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关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
| 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
| C.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 |
| D.有利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
胡佛认为“经济不景气的问题决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 A.坚持自由放任 | B.加强立法监控 |
| C.行政干预危机 | D.限制市场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