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阜阳市中心位置发生了三次转移,即20年代后从①转移到②,60年代逐渐转移到③,70年代后又向④处转移。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第一次转移的原因可能是
A.泉河淤塞,主要对外交通口岸转移到颍河西三里河一带
B.随着颍河大闸的修建,大闸以北的航运条件明显改善
C.由于颍河大闸的修建,大闸以北对外交通受到限制
D.由于河东铁路的兴起,市中心逐渐向铁路附近靠拢
(2)市中心发生三次转移的共同原因是
A.随着城市扩大,用水增多,不断移向水源更丰富地区
B.随着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向地形开阔的下游发展
C.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城市向优美的新区发展
D.工商业区尽可能接近对外交通口岸,以降低运输存储费用
有关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太阳辐射可通过大气和下垫面影响气候 |
B.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汽来源 |
C.大气环流会影响到气候的形成 |
D.人类活动只能间接影响气候 |
关于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活动不会影响气候 |
B.人类活动只能通过下垫面间接影响气候,不会造成直接影响 |
C.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 |
D.人类与气候的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方面 |
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 )
A.太阳辐射能、地球重力能 |
B.动能 |
C.水的“三相”变化 |
D.日、月对地球的引力 |
读下图完成下一题。
若此时为1月,甲地的河水和地下水的互补关系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
图1中,实线是地形等高线,虚线是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皆为5米,甲处为一口水井。读图回答1~3题。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可能为
A.1.5米 | B.2.5米 | C.7.5米 | D.8.5米 |
从图1中内容可知,甲地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地下水开采过度 | B.地下水污染严重 | C.有盐碱化趋势 | D.有荒漠化趋势 |
甲地环境问题出现的时间可能是
A.4~5月 | B.6~7月 | C.7~8月 | D.12~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