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化合物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
的是( )
| A.氯乙烯和乙烯 | B.2-氯丙烯 |
| C.2-氯-1-丁烯 | D.2-氯-2-丁烯 |
如图是四种常见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
| B.乙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
| C.丙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键 |
| D.丁在稀硫酸作用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 |
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的原子半径比Y的小,X与W同主族,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Y)>r(Z)>r(W) |
| B.元素Z、W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 |
| C.元素Y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 |
| D.只含X、Y、Z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
部分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76 g,经如下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Fe3+、H+ | B.样品中CuO的质量为4.0 g |
| C.V=448 | D.原样品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1% |
固体粉末X中可能含有Fe、FeO、CuO、MnO2、KCl和K2CO3中的若干种。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X加入足量水中,得到不溶物Y和溶液Z
②取少量Y加入足量浓盐酸,加热,产生黄绿色气体,并有少量红色不溶物
③向Z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④用玻璃棒蘸取溶液Z于广泛pH试纸上,试纸呈蓝色分析以上实验现象,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X中一定不存在FeO | B.不溶物Y中一定含有Fe和CuO |
| C.Z溶液中一定含有KCl、K2CO3 | D.Y中不一定存在MnO2 |
“暖冰”是韩国首尔大学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时,水分子瞬间凝固形成的。某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如右图所示的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若将烧杯中的溶液换成含有少量KSCN 的FeCl2溶液,则溶液呈血红色。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 |
| B.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
| C.该条件下H2燃烧生成了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
| D.该条件下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2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