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请回答:
(1)江泽民同志认为为什么要“依法治国”?
(2)请联系实际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你在这一方面应该怎样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材料三现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杨宁一《现代化理论》
材料四 在最近两个世纪,随着更多的国家进行工业化,工业生产的规模加大,污染量已急剧增加,而越来越多地使用复杂的人工化学品,污染也变得更加危险。污染的后果已从工厂的邻近地区,通过跨国污染如酸雨,使有毒物质扩展到世界上最遥远的地区。
——克莱夫·庞廷《绿色世界史—— 环境与伟大文明的衰落》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看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8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4分
(2)分别按照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
(3)分别以近现代英国、为例苏联,指出材料三“原发型” 与“传导型”国家开展工业化的主导力量,20世纪末,中国开展工业化有何特点?
(4)根据材料四的作者是否赞同现代化?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 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这些贵族精神的传统,在英国贵族那里通过与国王的抗争,保存了下来。
——许纪霖《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
材料三 看民国风景,有历史、有人物、有景观、有文争武斗、有生活方式,归根结底,是生活方式。思想激变,生活方式亦随之激变。这是一段“过激”的历史,人人慨当以慷、个个向死而生。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
——新周刊330期《陈丹青民国答问录》
请回答:
(1)“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法制发展的角度,简述1640年—1720年代英国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民国范儿”产生的时代背景。
(4)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对“魏晋风度”、“贵族精神”和“民国范儿”的认识。
【中外历史人物评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帝国体制,一个管辖全国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在行政体制上,废除西周的封建制,改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监御史,秦官,掌监郡。……郡守,秦官,掌治其郡,……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在孙公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为时不足三月,建国架构便颇具规模。不论总统制也好,内阁制也好,三权分立,像模像样,上至宪法人权,改历易服,下及放脚剪辫,巨细靡遗,法制桀然,虽百世可知也。立国创制,虽是群贤合力,究竟是一人领导,功不可没。
——唐志刚《袁氏当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秦始皇对“政治体系的设计”具有什么特点,这一政治体系在历史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问题分别是什么?从中国制度史的发展来看,秦始皇的“政治体系设计”具有怎样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先生为民国的政治体系做出了怎样的设计?为何已有总统制,又采用内阁制?
(3)你如何看待历史人物对政治体系的不同设计?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习惯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因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日本政治史》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
材料四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却尚未到达新日本,已摆脱了专制统治,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日本帝国的兴亡》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中期俄国实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经济上、文化上日本明治维新“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的措施。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指出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外交政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在这个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
材料二 更加有趣的是在此时期美国为何会就中国明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持着极其相似的态度。l972年2月28日,上海联合公报发表,提出了双方解决“根本性分歧”的方案。……国际争端的解决都要基于这一基础,不得诉诸武力解决和威胁。美国和中国同意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共同关系。——[加拿大]罗伯特·基斯《周恩来和平共处外交的当代意义》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新问题和挑战。……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联合部分西方国家破坏国际法准则,尤其是破坏不干涉内政这一核心内容,自认为有权决定别国政权的合法性。
——叶自成等《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
材料四 2012年2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动武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和中国投了否决票,决议未获通过。……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其实,中国的反对票既非“跟随俄罗斯”,也不是“同情巴沙尔”,为的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摘自《安理会爆发大国投票战 叙利亚成为最新火药桶》(刊载于《环球时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实现和解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态度变化的自身原因。
(3)据材料三、四说明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遇到的挑战。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在当今时代,中国应该如何站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上,在“坚持自己的省张掖原则”前提下妥善处理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