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从始至终,他都相信:教育是一种理想事业,理想有多大,平台就有多宽。理想的实现依靠什么?靠人。 |
| B.5月25日,吴作人的妻子萧淑芳、女婿及萧淑芳的关门弟子一致表示:14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鉴宝》节目中展示的“吴作人《牧牛图》”系赝品。 |
| C.以前孩子问家长问题,家长答不出来,就说:“孩子,你不小,你不懂,以后上学了,你就会知道了。”二十年后,我们常听到的是“妈妈,这个你不懂”。 |
| D.您穿一件深红开口羊毛衫,显得那样爽朗、豪放、洒脱,精神极了。您问及我们家住哪里?姓什么?年龄多大?我当时激动得只知道点头。 |
依次填入下列文段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我不记得有比那天更蔚蓝更清新的黎明了!太阳刚从苍苍的山巅后面露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感到一种甜美的倦意。
| A.山顶的白云变成了玫瑰色,又从玫瑰色变成了紫色,最后它们又发出了金色的霞光 |
| B.它那最初几道光芒的温暖跟即将消逝的黑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 |
| C.空气里弥漫着破晓的寒气,草上也蒙盖了灰色的露水 |
| D.它射下几条微微温暖的光线,像火的带子一般贯穿整个森林 |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
| B.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名词作动词,抄小路。 |
|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归: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 |
| D.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人。 |
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①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
| B.①大王来何操 ②沛公军霸上 |
| C.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
| D.①毋从俱死也 |
②欲呼张良与俱去
下列句子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怎么会有厌烦的时候? |
| B.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 像我这样的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找到我的死地。 |
| C.来吾道夫先路! 随我来吧,我当为君在前面带路! |
| 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是尊重大国的威严而表示敬意呀。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社会实验,中国人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未来的陷阱原来不是过去,倒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 |
| B.另一种人以为传统像文物,文物惟古是尚,应该保护其斑驳陆离的面貌,切忌刮垢磨光。 |
| C.看了瀑布使人感到有一股雄壮宏伟的气势,奔腾冲激的力量,云蒸霞蔚的氛围,它虽然没有具体说出什么,但它的冲劲的确使人振奋。 |
| D.我们去的不是时候,熟食店没有刚做出来的东西,只有残羹冷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