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情况
| 项目 |
1949年 |
1952年 |
比1949年增长% |
| 工农业总产值 |
466亿元 |
810亿元 |
73.8% |
| 国民收入 |
358亿元 |
589亿元 |
57% |
材料二:1967~1968年我国国民经济情况
| |
工农业总产值 |
财政总收入 |
| 1967年 |
2104.5亿元 |
419.4亿元 |
| 比上年下降 |
10% |
25% |
| 1968年 |
2015.3亿元 |
361.3亿元 |
| 比上年下降 |
4.2% |
13.9% |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 项目 |
1992年 |
比1978年增长 |
比1949年增长 |
| 国民总产值 |
24000亿元 |
7.18倍 |
— |
| 国民收入 |
17400亿元 |
5.78倍 |
48.6倍 |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出什么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什么问题?原因何在?
(4)综合三则材料的变化,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致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有何经验教训?
材料一: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机!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要求立刻给进攻的日军以坚决的反攻,并立刻准备应付新的大
事变。全国上下应该立刻放弃任何与日寇和平苟安的希望与估计。
——中国共产党为日寇进攻卢沟桥通电(1937年7月8日)
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的时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3月17日)
请回答:
(1)为什么会出现“华北危急!平津危机!”?面对危机,1935年中共领导北平学生掀起的爱国运动是什么? (4分)
(2)1937年又发生了什么“新的大事变”?这场事变标志着什么? (4分)
(3)为了联合抗战,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联盟叫什么?按照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共领导的军队改编后叫什么? (4分)
(4)从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那四次会战?(4分)
(5)国共两条不同的抗战路线指的是什么?本质原因何在? (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军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的因素。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提出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边界红旗子”指什么?
(3)为什么材料二说“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具有重大的意义?
试从选官制度的角度分析西汉武帝鼎盛局面和东汉中后期政治黑暗的原因,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谈谈你的感想体会。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牟氏庄园,是大地主牟墨林及其后裔高营建的住宅,是目前我国保存最完整、最典型的地主庄园,也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地主庄园。庄园内的每一项建筑都严格按照封建地主阶级的等级观念布局:大厅供奉祖先,老爷居住楼阁,妻妾子女居于平房,一干佣人居于群房。粮仓、磨房、碾房、粉房、油坊、棺寿房等多在群厢,形成了一个自我封闭,自给自足的小社会体系。1988年1月13日,修葺一新的牟氏庄园经国务院批准,憋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此,庄园全面对外开放,短短十几年间,观光旅游者已超过六百万人次。
材料二战国时候,韩、赵、魏三国的垦荒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中原地区的荒地大大减少。秦国从孝公商鞅变法以来也很重视垦荒。到秦昭王晚年更用分给田宅、免除徭役等办法招徕三晋(韩、赵、魏)之民到秦开荒,使秦国的荒地迅速得到开垦。
——《中国经济简史》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虽南包象、浦,西括邛、山,至于外奉贡赋,内充府实,止于荆、扬二州。
——(南朝梁)沈约:《宋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你可以得出哪些历史信息?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业的什么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
(3)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变化?根据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具体表现。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哪些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图1)(铜权) (图2)(秦半两钱) (图3)(五铢钱)
从上图所反映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图1产生于何时?其用途是什么?它反映了什么问题?
(2)它反映秦巩固统治的哪一项措施?这一措施有何意义?
(3)图3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当时流通情况如何?它与图2有什么联系?
(4)回忆一下,秦汉时期主要有哪几次币制改革?其成败对社会经济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