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统治者实行禁海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①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需对外交往 ②防止外夷入侵 ③防止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 ④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联合危及统治 ⑤害怕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冲击自然经济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中评价某人所写的一本书,写道:它的历史作用在于它抛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空想,勇敢地承认了能人的创造性劳动和富者经营的事业的价值和正当性。通过实行专利制度,“准富者请人雇工”,奖励私人兴办各种工商企业、开矿、办银行、办“学馆”和各种福利事业,从而把旧式的农民战争与切合当时中国需要的历史进步事业直接联结起来。“某人”是
| A.洪秀全 | B.洪仁玕 | C.孙中山 | D.李鸿章 |
《上海法租界史》中记载:“是年(1865年)上海租界人口从1863—1864年的33万剧减至137000余人,实际数字可能更低。……整个住宅区都变得空荡荡了;隔一个晚上,地皮就不值钱了;从1864年到1865年,房租降低了百分之五十。”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 A.三元里抗英 | B.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
| C.清政府设新疆行省 | D.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 |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年,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元,来广州的美国的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 B.全体广东人抵制洋货 |
|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
“华表”源于尧舜时期的“谤木”。相传尧舜时于交通要道竖立木牌,让人民在上面写谏言。《淮南子·主术训》记载:“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夏朝中期“谤木”的设置地点由 交通要道移至宫室之旁。“谤木”几经变化,逐渐演变成为“华表”,明永乐年间建于天安门,其含义也变成“华饰屋之外表”了。由“谤木”到“华表”的演变见证了
| A.直谏臣民的减少 | B.专制统治的加强 | C.交通工具的发展 | D.工艺美术的进步 |
“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次则萧何,其余……等皆白徒。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 这一变局使
| A.布衣将相格局的初步形成 | B.官僚政治的时代结束 |
| C.节俭务实的统治风格形成 | D.郡县制度的时代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