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回答下面各小题。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
| 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 |
|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
| C.合理开发水能 |
| D.积极植树造林 |
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
| 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
|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
| 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②东海出现黄海的鱼种
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发芽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 A.③④ | B.①② |
| C.①③ | D.②④ |
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青藏高原滑坡、泥石流增多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
| A.①④ | B.②③ |
| C.③④ | D.①② |
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该岛的地理特点是( )
| A.铁路沿线多为荒漠景观 |
| B.主要河流河道宽、水流缓 |
| C.地势西高东低 |
| D.城市多分布在沿海地区 |
对该岛农业生产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 )
| A.寒潮 | B.飓风 |
| C.春旱 | D.伏旱 |
我国地形对环境影响的错误叙述是()
| A.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水汽能深入 |
| B.地势阶梯分界处附近的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
| C.地形多种多样,为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
| D.山区面积广大,有利于多种作物的生长和农业规模化经营 |
以下两幅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
|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
|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
|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
| 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
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 A.黄土高原 | B.三江平原 |
| C.塔里木盆地 | D.青藏高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