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的一份报告说,富国与穷国之间的收入不平等现象正在加剧,必须采取措施遏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以免影响全球稳定。这说明
| A.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
| B.贫富差距悬殊是危害世界和平的潜在因素 |
| C.遏制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就能解决和平问题 |
| D.贫富差距过大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 |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
| C.意识随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这首诗蕴涵的哲理是
| A.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 B.规律是深藏在事物内部的 |
| C.要注重事物间的外部联系 | D.要有发展的眼光 |
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下列成语体现这个方法论的是()
①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②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③因时制宜,因地制宜④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右边漫画《助农》启示我们()
| A.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 B.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
| C.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 |
| D.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
下列诗句所蕴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 A.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
| B.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
| C.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 D.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看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