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要求回答下列I、Ⅱ两题。
I.糖尿病已成为现代人常见的“富贵病”,其病因与体内糖类代谢及调节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图A为人体血糖调节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调节血糖平衡的一对最重要的激素,二者分泌量的调节大体可从血糖、激素、神经三个方面来理解。当血糖浓度降低(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或减少),二者成拮抗关系,这是血糖的调节;而激素方面的调节则体现在图A中的4和13过程,它们分别表示 (促进/抑制)和 (促进/抑制)。
(2)若B图表示胰高血糖素的变化过程,则ab段胰高血糖素的浓度调节过程可表示为(用A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 。
Ⅱ.已知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同源染色体,下表表示玉米6个纯系的表现型、相应的基因型(字母表示)及所在的染色体。②~⑥5个纯系中,每一纯系只有一个性状属隐性纯合,其他性状均为显性纯合。
品系 |
① |
②果皮 |
③节长 |
④胚乳味道 |
⑤高度 |
⑥胚乳颜色 |
性状 |
显性纯合子 |
白色pp |
短节bb |
甜ss |
矮茎dd |
白胚乳gg |
所在染色体 |
I、Ⅳ、Ⅵ |
I |
I |
Ⅳ |
Ⅵ |
Ⅵ |
若通过观察和记载后代中节的长短来进行基因分离定律的实验,选择的亲本组合是 (填品系序号);若要进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选择品系①和④是否可行? ,为什么? ;若选择品系⑤和⑥作亲本是否可行? ,为什么? 。
某种野生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已知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是:
和
是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为显性。基因型不同的两白花植株杂交,
紫花∶白花=1:1。若将
紫花植株自交,所得
植株中紫花:白花=9:7
请回答:
(1)从紫花形成的途径可知,紫花性状是由对基因控制。
(2)根据
紫花植株自交的结果,可以推测
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其自交所得
中,白花植株纯合体的基因型是。
(3)推测两亲本白花植株的杂交组合(基因型)是或;用遗传图解表示两亲本白花植株杂交的过程(只要求写一组)。
(4)紫花形成的生物化学途径中,若中间产物是红色(形成红花),那么基因型为
的植株自交,子一代植株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5)紫花中的紫色物质是一种天然的优质色素,但由于B基因表达的酶较少,紫色物质含量较低。设想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采用重组的
质粒转移一段
进入细胞并且整合到染色体上,以促进
基因在花瓣细胞中的表达,提高紫色物质含量。右图是一个已插入外源
片段的重组
质粒载体结构模式图,请填出标号所示结构的名称:
①②③
某种牧草体内形成氰的途径为:前体物质→产氰糖苷→氰 。基因
控制前体物质生成产氰糖苷,基因
控制产氰糖苷生成氰。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表现型 |
有氰 |
有产氰糖苷、无氰 |
无产氰苷、无氰 |
基因型 |
A_B_(A和B同时存在) |
A_bb(A存在,B不存在) |
aaB_或aabb(A不存在) |
(1)在有氰牧草(
)后代中出现的突变那个体(
)因缺乏相应的酶而表现无氰性状,如果基因
与
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则翻译至
的该点时发生的变化可能是:编码的氨基酸,或者是。
(2)与氰形成有关的二对基因自由组合。若两个无氰的亲本杂交,
均表现为氰,则
与基因型为
的个体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3)高茎与矮茎分别由基因
控制。亲本甲(
)和亲本乙(
)杂交,
均表现为氰、高茎。假设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
中能稳定遗传的无氰、高茎个体占。
(4)以有氰、高茎与无氰、矮茎两个能稳定遗传的牧草为亲本,通过杂交育种,可能无法获得既无氰也无产氰糖苷的高茎牧草。请以遗传图解简要说明。
某二倍体植物的抗逆特性由4个基因A、a1、a2、a3控制,且它们的抗逆作用A>a1>a2>a3,请据所学遗传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基因A、a1、a2、a3的根本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说明变异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遗传时A与a1、a2、a3之间遵循_____________定律。
⑵为探究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某实验小组将两纯合子a1a1、a2a2杂交,子二代共有__________种基因型。若表现型有_______种,则表明这两个基因之间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若表现型有_____种,则表明这两个基因之间无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⑶经实验验证,A有显性作用,a1、a2、a3之间没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且基因的作用有累加效应(如个体a1a2的抗逆性由两个基因作用的累加共同决定),则该植物共有________种抗逆类型。
⑷研究得知该植物的抗逆性和细胞内的水杨酸、多胺、脱落酸等物质有关,请据所学知识推测基因控制该植物抗逆性的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小组想利用下列装置测定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请回答有关问题。
|
很久以前科学家在土壤中发现了某种细菌能制造一种对昆虫有毒的蛋白质,当时许多人就想把编码这一蛋白质的基因(抗虫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以降低昆虫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20世纪90年代,美国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首次培育出抗虫玉米新品种。下图为这一转基因玉米的主要培育过程。
(1)获得特定目的基因的途径除了从该细菌中直接分离抗虫基因外,还可以。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时必须用酶和
连接酶。在基因工中,常用的运载体有等,而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相应条件,例如,应具有以便进行筛选。
(2)由转基因玉米细胞经过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发育成胚状体和试管苗。若要制备转基因玉米的人工种子,可选择上图实验过程中的再包裹合适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