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90~2002年,日本失业率上升,关于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大量的外国人口迁入,导致劳动力过剩,失业率上升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本国新增适龄劳动人口多,就业不足,失业率上升
C.大量的产业向海外转移,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上升
D.以上分析都不对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及四地年降雨量(单位:毫米)统计资料”,回答问题。

形成东西方向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A.距海远近 B.海拔高度
C.气温高低 D.地表植被

该区域自然灾害主要有( )

A.地震 B.泥石流
C.沙尘暴 D.水土流失

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甲地和乙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单位:mm/年)( )

A.>400,>25 B.<400,>25 C.>400,<25 D.<400,<25

甲、乙、丙三地分别是( )

A.祁连山脉、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
B.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C.巫山山脉、四川盆地、江汉平原
D.秦岭、青藏高原、渭河平原

如图中ABCD分别表示的是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地区,读图回答问题。

秦岭—淮河在图中的位置应是( )

A.A地区和B地区之间 B.B地区和C地区之间
C.B地区和D地区之间 D.A地区和D地区之间

有大面积的草场,是我国主要牧区的是( )

A.A地区 B.B地区 C.C地区 D.D地区

对于C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地区
B.是以大草原为主的畜牧业地区
C.是以平原为主的耕种地区
D.是以山地林木为主森林分布区

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我国冬小麦最主要产区及其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冀鲁豫地区两年三熟
B.陕甘宁地区一年一熟
C.云贵川地区一年两熟
D.鄂湘赣地区一年三熟

图中影响M、R两地收获日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图中N地与R地相比较,收获时间差异及主导影响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

A.比R地收获晚——距海远近
B.比R地收获早——地形因素
C.比R地收获晚——地势高低
D.比R地收获早——季风环流

下表中人数、GDP、铁路长度为1999年资料,读下表回答问题:


云南
贵州
陕西
甘肃
青海
人口(万人)
4192
3710
3618
2543
510
GDP(亿元)
1856
912
1488
932
238
铁路长度(km)
1873
1654
1941
2323
1092
年降水量(mm)
1000~1500
1100~1400
500~1000
30~860
20~700
面积(万km2
38
17
19
39
72

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排列,各省依次是()

A.青海、甘肃、陕西、贵州、云南 B.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
C.陕西、云南、贵州、甘肃、青海 D.贵州、陕西、云南、甘肃、青海

各省人均GDP远低于全国人均6350元的水平,其中()

A.云南的人均GDP约为5500元
B.贵州的人均GDP仅达全国平均水平的50%
C.青海的人均GDP最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D.陕西的人均GDP约为4300元

各地区降水存在差异()

A.青海因海拔高且多山而少雨
B.陕西的纬度介于云、贵和甘、青之间,故降水也居中
C.云、贵冬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丰富的降水
D.甘肃部分地区处于非季风区,故降水量较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