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日本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很强的综合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每年的贸易顺差基本上都保持在1 000亿美元以下,产品出口成了推动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而自主创新则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维护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材料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材料三: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1)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提高国际地位这一举措,体现了什么政治学道理?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有哪些重要意义?
(3)从哲学角度看,为什么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材料一:下图是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比较。

说明:发明专利授权量(以中国为1)
注:我国一些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材料二: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随后,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就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作为企业应该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3)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哪些经济意义?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面积“电荒”,由此触发一场电站建设热潮。一哄而上的电力投资很可能形成下一轮的电力过剩,这就形成“电荒——争上项目——过剩——减少投资——电荒”一个链条式的怪圈。
材料二:电力建设过热苗头引起了业内人士的担心。他们分析,目前的缺电有多种深层次原因:既有电价机制严重滞后于市场要求、价格和运力影响电煤供应;又有电力建设滞后,供给不足,尤其是投资增长加快带来的用电需求激增;还有高耗能行业无序高速发展对用电结构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目前发电以煤为主,水电开发相对薄弱,核电、风电等新能源极少也是重要原因。
依据材料二,运用相关经济常识,分析应如何解决材料一所述“链条式怪圈”。

材料一: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与分配正义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悖谬趋势。一边是经济增长的加速,一边是社会失衡的日显。这种失衡体现在贫富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阶层差距、城乡差距等方面,通俗地说,体现在“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等现实生活中。其中贫富差距拉大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因素。
材料二:十七大报告指出,当前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2)针对材料一反映的问题,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当前应如何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正确处理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不提高效率,难以实现持久的更多的公平措施,解决社会增多的矛盾;如果不讲公平,收入差距拉得过大,也会导致效率下降,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双赢。
(1)运用经济常识回答:为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双赢?
(2)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解决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主要经济措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