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
| C.蒸发量增加 |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
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 B.植被覆盖率增加 |
| C.降水量下渗量减少 | D.城市热岛效应 |
图4是乌鲁木齐(43°47′N)、拉萨(29°40′N)、重庆(29°31′N)和海口(20°02′N)四城市的气温、日照年
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6—8题。
图中能反映气温受地势影响较大的曲线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乙图中代表重庆、拉萨日照年变化的曲线是
| A.Ⅱ、Ⅰ | B.Ⅱ、Ⅲ | C.Ⅳ、Ⅰ | D.Ⅳ、Ⅲ |
四城市中气温曲线与日照曲线组合正确的是
| A.①-Ⅲ | B.②-Ⅱ | C.③-Ⅳ | D.④-Ⅳ |
图3是某日08时和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3回答第5题。
由08时到20时,图中
| A.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 B.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
| C.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 D.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 |
图2表示不同地物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状况。据此回答3—4题。
曲线①—④代表的地物分别可能是
| A.沙地、湖泊、林地、草地 |
| B.沙地、草地、林地、湖泊 |
| C.草地、沙地、湖泊、林地 |
| D.草地、林地、沙地、湖泊 |
图2显示
| A.日出前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 |
| B.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最快 |
| C.地物③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最低 |
| D.地物④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早于其他地物 |
北京时间6时40分,在南半球轮船上的船员看见太阳从东南方的海面升起。据此完成第2题。
该轮船所在位置的经度可能是
| A.95°E | B.110°E | C.135°E | D.170°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