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面两幅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某地沿10°E地形剖面示意图
图1

某地沿25°纬线地形剖面示意图
图2
(1)图1中,C处地形区为__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而成。
(2)图1中,A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
(3)图1中,B处地形区为___________,B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B地所在国为___________。
(4)图2中,D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该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_。
(5)列举图2中沿剖面线附近地区的两种主要矿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1月农业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应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研究表明,马铃薯理论亩产可达8吨,而目前我国平均只有1吨多一点。推进马铃薯种植,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材料二: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分布图(图1)和单位面积产量及播种面积变化图(图2)。

材料三: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增量将达到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空间变小、难度加大。而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从南到北、从低海拔到高海拔的大部区域都能种植。
(1)据图20得出我国近几年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化趋势为,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量增加主要得益于。
(2)与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生长条件相比,马铃薯种植突出的优点有
(3)华北优势区和西北优势区大力推广马铃薯的种植可能会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4)比较东北优势区和南方优势区在地形、气候特征、土壤方面的差异。


东北优势区
南方优势区
地形
以山地、高原为主

土壤

土壤贫瘠
气候特征


(5)简述大力推动马铃薯种植对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为实现区域联动发展和共同繁荣注入新活力。
材料二:“一带一路”示意图。

(1)图中表示赤道的是 ,表示180°经线的是
(2)“一路一带”两端均是世界人口和城市密集分布地区。与我国相比,“一路一带”西端人口和城市密集的原因是
(3)“海上丝绸之路”东西端的典型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其东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是 ,西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4)“一路一带”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某两大岛屿图

材料二:甲岛七月份的降雨日数分布图(最左图)
材料三:甲岛年降水量分布图和甲岛年蒸发量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甲岛位于乙岛的 方向,甲、乙两岛面积较大的是
(2)根据材料二,影响甲岛七月降雨日数等值线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材料三显示该岛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特征是
(3)根据材料三判断,甲岛干旱大多发生在 地区
(4)根据上述材料,简述两岛地形地势的相同特征
(5)描述甲岛河流的水文特征
(6)根据材料分析甲岛容易发生的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有哪些?

读“我国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

(1)比较甲、乙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指出:
甲地应为: 气候,乙地应为: 气候;两地降水差异明显的原因是:
(2)山脉以东的自然带为 带,以西为 带。
山脉以东的地形区名称为 ,以西为
(3)在农业生产方面,山脉以东主要发展_____,山脉以西发展___ (选择填空)。

A.水田种植业 B.旱地种植业 C.草原畜牧业 D.山地畜牧业

(4)山脉东西两侧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差异,显示出陆地自然带的 ________分异规律。

2000年8月19日,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区正式成立。回答下列问题。
“三江”是指下图中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下列关于该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目的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B.青藏高原主要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
C.青藏高原的农业特色是绿洲农业
D.拉萨大量使用太阳能电池主要原因是其他能源非常贫乏

长芦盐场成为我国最大盐场的有利条件是
①平坦海滩②晴天多,光照强③夏季多暴雨④气温日较差大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