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伏尔泰 | B.孟德斯鸠 |
C.卢梭 | D.康德 |
意大利评论界长期以来一直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提并论,称之为“人曲”。这是因为它()
A.提倡人的自由,认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
B.猛烈攻击基督教教义,主张“教随国定” |
C.宣扬“幸福在人间”的人文主义观点,提倡“人性” |
D.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其主要意图是鼓励人们()
A.保持怀疑精神、批判眼光 | B.反抗雅典民主政治和法律 |
C.发现自我,追求人身自由 | D.以个人感受作为价值标准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粟贵伤末,粟贱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之弗贵,而积粟者闭籴,则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之勿贱,而怀金者不雠,则愈益其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实行农商并举的经济政策 | B.发挥市场作用以促进商品流通 |
C.加强政府调控,以平抑粮食价格 | D.征收工商税以减轻农民负担 |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
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