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正名”主张的主要内容是
A.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 |
B.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求得人民的拥护,使其统治名正言顺 |
C.要求东周统治者承认强大的诸侯国的霸主地位,使它们号令诸侯名正言顺 |
D.给世间万物确定稳定的名号 |
右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正在辩经论道。画面中,释氏坐干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此图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体现了古代中国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
B.此三人不是同一时代,不可能同时出现 |
C.儒、释、道三家主张各异,冲突激烈 |
D.主要反映了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时期,其中儒家思想()
A.提供了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 B.提供了无为的哲学思想 |
C.提供了积极进取和改革精神 | D.提供了民主思想 |
韩非子的思想之所以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主要是由于他主张
A.“事异则备变” | B.“民贵君轻” | C.“天行有常” | D.“尊主明法” |
古代曾有儒学大师提出“六经皆我注脚”的论断,主张利用六经为自己服务,但不要执迷于六经的言论。这位大师最有可能生活在
A.战国时期 | B.汉代 | C.唐代 | D.宋代 |
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①反传统反教条②反封建反专制 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④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