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出现思想批判的根本原因是
A.思想界呈现了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
B.程朱理学被确定为科举考试的依据 |
C.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
D.外来民主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巨大冲击 |
有人评价:“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世界多极化格局终于形成 |
B.美、日、俄、欧、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
C.世界开始呈现经济多样化特征 |
D.多极化趋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 |
2010年11月23日,朝鲜韩国在延坪岛海域相互炮击。此后美国韩国日本举行多次军演,半岛局势持续紧张。1945年日本投降后不久,朝鲜半岛便处于长期的分裂状态。自二战结束以来的60多年中
①朝鲜半岛的分裂由美苏占领区发展而来
②在“冷战”阴影下朝鲜半岛分裂
③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是美苏冷战背景下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迫使美国签订停战协定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屠杀,20世纪中期以后走向合作。两国最终走向合作说明了
A.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 |
B.区域集团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
C.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
D.美苏争霸的背景是关键因素 |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做‘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等于宣布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的抛弃。”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的史实是
A.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取向 |
B.邓小平南方谈话打破了原有禁忌 |
C.中国市场经济抛弃了公有制和计划体制 |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创新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新王朝的开始,下列批驳这一观点最有力的依据是
A.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多党合作 |
B.三大改造实现了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 |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团结 |
D.“依法治国”健全了民主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