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含义是
A: E: G:风化作用 L:
F: S:固结成岩作用 W: M:
(2)读图比较喷出岩与侵入岩的异同。
下图中图1和图2处于完全处于同一时刻,据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2)图2的A、C、d三点中,地转偏向力最大的是 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点。
(3)b点的人影朝 方向,а点的昼长为 小时,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d点的日出时间是 点钟。
(4)此时地球公转位于 点附近,公转速度较 。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与北京同一日期的地区共跨 时区。
(5)有一架飞机从b点飞往c点,要求走最近航线,其航向变化过程是 。
下图为6月22日从北极点上空所见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部分),N为北极点,弧AB、AC、AD皆与极圈相切于A点。
(1)图中能表示晨昏线的是,该段弧线是(晨、昏)线。
(2)该日,A点的昼长为小时,C点夜长为小时,E点早晨时日出。
(3)该日,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为。
(4)如果此时全球刚好分属6月21日和6月22日两个不同的日期,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读图 “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⑴图一中地球从乙到丙时太阳直射点向______方移动。从丙到丁阳光直射在______ (南或北)半球。
⑵图一中ABCD四处中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______处,此时的日期为____________。
⑶地球南极和北极比较,极昼时间较长的是______极,原因是____________。(提示:地球公转的速度对时间有影响)
⑷当地球光照如图二所示时,则其在公转轨道中应位于图一中的______,(甲乙丙丁)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
⑸图二中此刻,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时。
"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
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地。
3.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单项选择)
A. |
甲地最大 |
B. |
乙地最大 |
C. |
丙地最大 |
D. |
三地相同 |
4.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日点。
5.丙地所属气候类型是,该地在图示季节的气候特征是。
由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粮食产量的经验公式:
粮食最高产量P:0.075 QTWS〔千克/(公顷·年)〕
Q:太阳辐射收入〔105焦耳/(厘米2·年)〕
T:温度有效系数=无霜期/365
W:水分有效系数=降水量/蒸发量(若大于1时取值为1)
S:土壤有效系数
根据下表数据,依据公式,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
Q(105) |
T |
W |
S |
拉萨 |
8.5 |
0.38 |
0.5 |
0.6 |
酒泉 |
6.3 |
0.42 |
0.1 |
0.8 |
沈阳 |
5.1 |
0.40 |
0.9 |
0.8 |
武汉 |
4.9 |
0.63 |
1.0 |
0.8 |
(1)东北平原南部每公顷粮食产量最高可达 (用沈阳数据)。(将正确选项前的代号填在括号里)
A.1101.6千克 | B.11016千克 |
C.31016千克 | D.110160千克 |
(2)粮食生产的自然限制因素在青藏地区主要是(用拉萨数据) 、 ;在河西走廊主要是(用酒泉数据) 、 。
(3)江汉平原(用武汉数据)粮食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 、 、
。
(4)要发展西部地区粮食生产,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