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人认为废弃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可以变废为宝。下列方法不属于废弃物资源化的是

A.燃煤的煤渣用于制造建筑材料 B.焚烧垃圾的烟气直接排人空气中
C.用废弃的泡沫包装材料制取液体燃料
D.用CaCO3除去燃煤烟气中的S02,并制得石膏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保护水资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各项中物质的类别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B
C
D
Al2O3
Si[
Na2O2
Na2SiO3
两性氧化物
单质
碱性氧化物
正盐
工业用电解法冶炼铝
制作太阳能电池
用于呼吸面具作为氧气的来源
制备硅胶

强电解质甲、乙、丙、丁分别溶于水,电离出NH4+、Ba2+、H+、Mg2+、OH、Cl、HCO3、SO42。(每种溶液中溶质电离出的离子各不相同)。已知:①甲溶液分别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均产生白色沉淀;②0.1mol/L乙溶液中c(H+)>0.1mol/L;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四种物质中一定有共价化合物
B.四种物质中一定有Ba(OH)2
C.丙溶液中含有NH4+
D.丁溶液中含有HCO3

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使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A.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推出强氧化剂遇到强还原剂一定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根据化学反应的规律,推出氢氧化铁可通过化合反应得到
C.根据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其单质也越活泼规律,推出磷单质比N2稳定得多
D.根据CO2通入Ba(NO3)2溶液中无沉淀的规律推测,SO2通入Ba(NO3)2溶液中也无沉淀产生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为一种名为“钴酞箐”的分子(直径为1.3×10—9m)恢复了磁性。“钴酞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与人体内的血红素和植物的叶绿素非常相似。下列关于“钴酞箐”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分子直径比Na+
B.它的分子既能透过滤纸,也能透过半透膜
C.在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悬浊液
D.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铝和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所以电工操作时,可以把铜线和铝线绞接在一起;
②汽车尾气中含有能污染空气的氮的氧化物,原因是汽油燃烧不充分;
③用新制备Cu(OH)2悬浊液与病人尿液共热,可检验病人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④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值由4.68变为4.28,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较多的CO2
⑤明矾可以用于净水,主要是由于铝离子可以水解得到氢氧化铝胶体;
⑥“水滴石空”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的缘故。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③④⑥ D.③④⑤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