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老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老太太回答:“不需要了,我已经有了割草工。”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老太太回答说:“我的割草工已做了。”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剪齐。”老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那么,您认为那个割草工怎么样?”男孩接着又问道。“我觉得我的割草工是个很好的青年人,他做什么都很认真,而且十分主动。小伙子,你问这个干什么?”男孩并没有回答老太太的问话,他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老太太那儿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怎么样。”
材料中男孩能够主动地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既是明智的,也是必要的。请以“主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0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
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在中国历代的忧患悲苦之中,中国人之所以没有失去本质,实在是来自这个简单的意念:“人活着,要像个人!”人的贫穷不是来自生活的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人的尊严;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累积,而是来自在富裕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有情。人的富有实则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
以上是林清玄在《家家有明月清风》中写的一段话,认真阅读这段话,它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明确立意,写一篇文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抓住一只老鼠,不需要狮子,只要一只猫就够了。
淹死一只蚂蚁,不需要大海,只要一滴水就够了。
杀掉一只菜鸡,不需要牛刀,只要一把剪就够了。
……
生活当中处理许多事情,往往过犹不及,关键在于这只猫是否称职,这滴水是否发挥了作用,这把剪是否够锋利。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央视《东方之子》栏目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了一次专访,丁教授面对记者的问题,连续几个“不知道”,令人感慨。
记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我感觉您对自己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很明确的选择,比方说小的时候对科学、对科学家感兴趣;大学的时候,就锁定了要研究物理;然后每做一个实验也是力排众议,自己坚持下来,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这位记者想要获得的答案谁心里都明白,因为在太多的名人访谈中,这样的问题显然都是为对方作秀进行的铺垫,然而,丁肇中的回答却是:“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
记者不死心,又追问道:“在这里没有必然么?丁肇中依然回答:“那我就不知道了。”记者还是不死心:“怎么才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在日后想起来不会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在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作了正面回答:“是不知道的,你不能说知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请根据阅读材料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到最后,两败俱伤。狮子快要断气时,对老虎说:“如果不是你非要抢我的地盘,我们也不会弄成这样。”老虎吃惊地说:“我从未想过要抢你的地盘,我一直以为是你要侵略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