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口迁移在不同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4一6题。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属于政治因素的是()
| A.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 |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
| 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 | D.深圳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移 |
“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影响是()
①人口分布中心从长江流域移到珠江流域②人口分布中心从黄河流域移到长江流域③南方地区人口第一次超过北方地区人口④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人口数量达到平衡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与80年代中期到现在两个历史阶段的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从迁移方向看都是从内地流向沿海,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②从迁移原因看,都主要是经济因素引起的③从迁移量看,前者以国家有组织的迁移为主,迁移量小,后者以自发迁移流动为主,流动量大④从迁移方式看,都是被迫性迁移为主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 A.降水量增加 | B.蒸发量增加 |
| C.下渗减少 | D.地表径流减少 |
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 A.Ⅰ、Ⅱ、Ⅲ | B.Ⅱ、Ⅰ、Ⅲ |
| C.Ⅲ、Ⅱ、Ⅰ | D.Ⅰ、Ⅲ、Ⅱ |
读我国某河流补给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a、b、c三种补给类型分别是( )
| A.地下水、大气降水、积雪融水 |
| B.大气降水、地下水、积雪融水 |
| C.积雪融水、大气降水、地下水 |
| D.大气降水、积雪融水、地下水 |
下列关于图示河流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
| B.光、热、水资源丰富 |
| C.土壤肥力高 |
| D.河流含沙量大 |
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耗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由世界银行委托撰写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如果人类不能采取有效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4摄氏度,并引发一系列灾难性的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消融,珠峰的冰川大量消融最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 A.河流中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
| B.河流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 |
| C.南亚各国的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
| D.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①石油、煤炭等燃烧时大量释放温室气体 ②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索取 ③人类在使用冰箱、空调等电器时排放出氟氯烃
A.①② D.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下图为45°N 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 A.大气环流 | B.地形 | C.纬度位置 | D.洋流 |
该区域位于( )
| 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 |
| 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 |
|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 |
|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