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海峡两岸“大三通”的实现,闽台区域合作正向纵深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了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对“海西”发展的关注和讨论,远远超出闽台范围,事关海西建设的提案有100多项。九三学社中央提交提案,建议推进海西建设,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农工党中央建议在福建开展两岸制度性经济合作试点。民革中央建议构建“海峡经济区”促两岸共同繁荣。
材料二 温家宝在福建考察中指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中央经过长期准备出台的一项重大决策,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抓住当前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强两岸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这从根本上有利于两岸人民的利益。二是进一步完善全国经济战略布局。从珠三角、长三角到环渤海,我国沿海地区发展战略都做了部署。福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背靠中西部地区,和港澳以及海外也有着密切联系。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福建比较优势,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地带。三是有利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和国家长远发展。
(1)两岸三通有什么经济意义?(或发展两岸旅游业、农产品贸易、文化产业合作等的意义)
(2)“两会”期间,民主党派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海西”发展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什么道理?
(3)党中央、国务院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体现了什么政治生活道理?
(4)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有关知识说明福建省应如何抓住这一发展机YU谋发展。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家电产品的需求日增,近年来,我国国产家电质量已赶上外国同类产品,价格却相对低廉,加上售后服务不断改进,消费者投诉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一改20世纪80年代初外国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国产家电已成为市场销售的主体。
材料二:据有关人士预测,我国将逐步进入新一轮消费周期,其特点有:①生存型消费正在向质量型消费过度。②城镇居民消费热点主要为商品住房、轿车、电子信息产品、新型食品以及娱乐、旅游、通讯、教育等服务消费和文化消费。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
(2)我国居民的生活消费由生存型转向质量型,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我国实行“863”计划以来,该计划用于民用项目的投资约15亿元,在民用各个领域获得国内外专利2 000多项,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2 000 亿元。在生物工程、通讯设备、高性能计算机、人工晶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国际技术竞争的热点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成果。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和发达国家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照表

    项目
国家
科技投入
科技对经济
增长贡献率
企业
申请专利
件数
高技术企
业的利润率
发达国家
2%~3%
70%~80%
日本松下
10 000
50%~80%
中国
0.5%~0.8%
30%左右
中国石化、海尔
400
约20%

注:中国石化和海尔是我国申请专利最多的企业。
运用所学知识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
(2)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表1 200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情况(单位:亿元)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GDP
116 694
136 515
67 422
增幅
9.1%
9.5%
9.5%

注:2005年上半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比较稳定,社会消费品增幅达13.2%,出口顺差396亿美元。
表2 2003年以来人民生活改善情况

    项目
年份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增幅(%)
人均可支
配收入(元)
增幅(%)
2003年
8 472
9
2 622
4.3
2004年
9 422
7.7
2 036
6.8
2005年上半年
5 374
9.5
1 586
12.5

注:2004年以来,我国积极实施了减免农业税、种粮补贴等惠农政策。
材料:据有关研究表明,“十一五”期间中国劳动力将维持刚性增长,城镇每年将新增550万劳动力;城市还要每年接纳农村富余劳动力1 000万人;每年再就业方面还需要提供450万个工作岗位;加上消化以往积累的失业劳动力,城镇每年总共需要提供2 400万个工作岗位。因此,就业压力非常巨大。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据此完成:
(1)表1和表2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两图表之间有什么关系?
(2)结合表2和材料谈谈应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能源安全指能源供应的安全及由于能源生产与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治理,它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进入21世纪,能否公平、合理、妥善解决能源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从目前的能源消费状况看,要维护国家的能源安全,就必须抓住石油安全这一核心。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高于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我国是能源进口大国,2005年因世界油价上涨导致我国石油进口多花费几十亿美元,中国经济发展也受到一定影响。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

2005年12月29日下午3时零4分。人民大会堂。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郑重地按下了自己桌上的表决器。赞成162票,弃权1票,反对0票。“通过!”吴邦国委员长宣布,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获得通过。这是一个牵动亿万人心弦的时刻——新中国实施了近50年的农业税条例被依法废止,成为历史档案。
问题: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这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何重要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