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自从有了核武器以来,人类战争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以核武器为基础的时代。
  核武器是以核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作为破坏力的武器,是人类有史以来所发明的威力最强大的武器。在波茨坦会议的前一天,即1945年7月16日凌晨5时30分,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默果尔多的沙漠上进行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次日下午,美军陆军部长史汀生来到丘吉尔的寓所,极其神秘地将一张纸条递给丘吉尔,上面写着“孩子们满意地生下来了”。
原子弹研究成功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简述人类历史上原子弹首次用于战争的情况。
材料二:斯大林当然没理由感到吃惊,因为早在1943年苏联情报部门就已经获知美国的“曼哈顿工程”,事实上,当杜鲁门还在遮遮掩掩谈论原子弹时,苏联已经在两年前就开始研制自己的原子弹了。……于是,就在波茨坦会议的只言片语间,人类历史上的核竞赛开始了。
苏联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是在哪一年?1962年美苏之间就导弹实力有过一次较量,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中国正在崛起,中国的综合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但是中国的安全环境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更大的保证。
2006年12月19日,朝核问题第六次六方会谈在北京举行。在会谈开始前,朝鲜就要求美国先解除金融制裁,而美国要求朝鲜先弃核。19号和20号,双方金融小组第一次在北京进行了共8小时的谈判。从希尔的表态看,美方的态度没有改变。
  希尔:我来到这里不是讨论金融问题,而是讨论朝鲜半岛无核化,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中的各方都可以说,他们(朝鲜)进行核计划的时间越长,他们就会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金融制裁。
 从里根开始,美国共有4位总统经历了朝核问题。自从中美朝三方确定重启六方会谈以来,希尔已经访问中国5次。他说,现在不是耐心的问题,而是要加快步伐。
根据材料分析朝鲜核问题的焦点。)如何理解中国的安全环境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更大的保证?
材料四:俄罗斯与伊朗有着传统的伙伴关系。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伊朗是俄近邻,俄不愿看到在自家附近发生战争,更不愿看到自己精心培育几十年的老伙伴、老邻居落户别人的势力范围。从经济角度看,伊朗长期大量购买俄罗斯的武器、航空技术、装甲运输车和防空系统设备,是俄稳定的武器市场。
(4)据材料分析伊朗核问题的实质。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战国李悝认为:“籴(买进)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不伤而农益劝”。“善于平籴者,谨视岁有上、中、下熟。……故大熟则上籴三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粜之。”
材料二 汉《平准书》:“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於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馀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悝平籴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汉建立初期面临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有学者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去二百年中,人类经历的三次工业革命的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规模化;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深度全球化背景下的“个性化”。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某一次工业革命的特征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学者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杜鲁门总统敦促国会通过就业法,明确规定政府要“为那些能够工作、愿意工作和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就业机会”。扩大社会福利保险,制止通货膨胀,实行价格控制,对农民提供津贴。修改反托拉斯立法,控制资产合并,为企业混合合并敞开大门。
1953—1961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政策代言人拉森宣称:政府主要承担风险大、利润低、规模大,私人或地方无力承包的事业,而地方能承担的“尽可能由地方承担”,“凡是能由私人完成的事情就应该由私人去完成”。推行有条件的社会福利政策,通过有关黑人选举的立法,在司法部内成立公民权利司。
材料二 1981年里根说:“我打算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与权力,并要求诸位认识到联邦政府的权力与保留给各州和人民的权力之间的区别。大家都必须牢记不是联邦政府创立了各州,而是各州创立了联邦政府。”政府实施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减税计划,使超富裕阶层的所得税平均降低了16%,全国人均免税额减少了6.4%。政府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降低通货膨胀率。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总统提出重振“被遗忘的中产阶级”,让“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能实现‘美国梦’”。克林顿削减联邦财政赤字,把增税压力较多地放在富人身上。增加对空间制造技术计划、生物技术和新材料等应用技术研究资金投入和指导;推动以高速互联网为基础的“超级信息公路”建设。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四届美国政府政策的主要异同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基本精神,并分析美国政府在实现“美国梦”中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寻求国家富强,挽救民族危机,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受历史演化和文化结构所规定之逻辑的推动,先是把中国的失败归之于器物文明的落后,继之又认为政治制度的僵化是中国遭受侵略的根本原因,并因此而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后搞了旨在引进西方文化工艺技术以改造中国物质文化的洋务运动,和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之政治制度以改造中国制度文化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但结果都归于失败,于是人们又开始从文化的深层结构进行反思,得出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系统与现代生活的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国失败的结论,因而又有旨在引进西方文化之民主与科学精神、彻底批评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核心儒学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
——摘编自李侃等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中国人最早知道马克思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则是在十月革命之后,亦即五四运动时期。1919年7月和1920年9月,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两次发表宣言,宣布废除沙皇政府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特权,这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主权的长期侵略形成了鲜明对比。1919年10月、11月,李大钊分两期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该文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称其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这篇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此前后,《新青年》、《每周评论》、《民国日报》、《建设》等一批报刊纷纷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据统计,五四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200多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译文。这样集中地介绍国外的一种思想理论,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是罕见的。
——摘编自郑大华著《民国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来思想文化的传人持何态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