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8题。(每小题3分)
赵绰字士倬,河东人也。性质直刚毅。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隋文帝为丞相,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文帝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欣然纳之,因谓曰:“若更有闻见,宜数言之。”迁大理少卿。刑部侍郎辛亶尝衣绯裈,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将斩之,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曰:“卿异辛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射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可杀辛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如何?”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候执以闻,上悉令斩之。绰谏曰:“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邪?”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上遂入。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阁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
——《北史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赵绰》
[注]①裈(kūn):裤子。②厌蛊:一种用咒符来害人的巫术。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擢:提拔
B、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          坐:通“座”,座位
C、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        引:荐举
D、啜羹者,热则置之              置:搁置,放下
5、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是(    )
A、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军      其信然邪?其梦邪?《祭十二郎文》
B、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        固疑余之不乐也 《超然台记》
C、正色侃然,渐见礼重          赏不酬劳,以老见疏 《毛颖传》
D、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      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 《柳子厚墓志铭》
6、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赵绰执法公正不阿的一组是(     )
①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          ②每有奏谳,正色侃然,渐见礼重
③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            ④陛下宁可杀臣,不可杀辛亶
⑤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              ⑥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绰初任法官时,就因政绩出色,正气凛然,受到了隋文帝的礼遇尊重;任大理少卿后,更因诚实正直被隋文帝赏识,受到了可以不拘宫廷礼仪的恩遇。
B、隋文帝因偷盗抢掠难以禁止,想要改变刑法,加重处罚,但赵绰主张法令不可失去,隋文帝欣然接受,并称赞他比自己更有见识,要他以后多多进言。
C、赵绰极力维护法律的公正,在隋文帝执意要杀一个没犯大罪的官员时,他强行劝谏,几乎招杀身之祸,但即使临刑之际,他仍坚持己见,不惜一死。
D、隋文帝处置案件往往任由己意,并屡被赵绰的力谏激怒。隋文帝呵斥他,威胁他,甚至于要处死他,但最终都还是认可了赵绰的意见。
8、翻译句子。
(1)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
译文:                                                           
(2)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学者邪?《墨池记》
译文:                                                          
(3)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
译文:                                                           
(4)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张中丞传后叙》
译文:                                                           
(5)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后赤壁赋》
译文: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征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
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新序·杂事四》)
上文选自《新序》,由西汉时进行采集史实、编纂而成。
加点字解释。
(1)怨,祸之道也(  )(2)此梁之阴也(    )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

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楚令因以梁瓜之美  B.则又皆以灌矣
C.瓜日以美    D.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E. 上以无隐,益重之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报怨以德”的效果的一组是()
①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②楚王闻之,惄然愧,以意自闵也
③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④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⑤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⑥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分析第二段划线句的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加点字解释。
(1)八州而朝同列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
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与“为天下笑者”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B.不足为外人道也
C.而君幸于赵王 D.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这两段文字通过两组对比,揭示“”这一主旨。
作者总结秦王朝的历史教训,意在,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 衡 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文属:连缀
B.连公府不就辟:征召
C.安帝闻衡善术学雅:素常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兆

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②弃甲曳兵
B.①十年成②今君亡赵走燕
C.①饰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②秦城求璧而赵不许
D.①于是皆服妙②余嘉能行古道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B.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通五经,贯六艺,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喜欢结交俗人,也不愿意做官。
C.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张衡多次出任太史令,后来外放担任河间王的相,他一上任就树立威严,整顿法度,逮捕奸党,赢得了称赞。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文:
(2)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译文:
(3)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庖月更刀族:一般的
B.刀刃若新发于硎:磨刀石
C.乎技矣进:超过
D.刀而藏之善:通“缮”,修治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不足外人道也②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之踌躇满志
③而刀刃若新发硎④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故不我若也

A.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B.秦人不暇自哀
C.苟以天下之大 D.臣之所好者道也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庖丁始解牛时,和普通人一样,见的没有不是全牛的,三年之后不再把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可以拆卸的东西。
B.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道”的追求超过对技术的追求。
C.文中写良庖、族庖,是为了反衬庖丁,类比三者解牛的方法,从而突出庖丁技艺高超。
D.文惠君从庖丁解牛之道中悟出了养生之道——顺应自然,不要硬碰困难,避免身心受到伤害。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共10分)
(1)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2)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之宠:重用
C.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 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2)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