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说明()
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 |
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 |
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
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 |
《南京条约》第十一条中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往来,用照会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此条款标志着
A.清政府外交政策有所调整 | B.华夷观念已经改变 |
C.中国外交开始半殖民地化 | D.中外关系趋于平等 |
西奥多·舒尔茨《传统农业的改造》指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小农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
B.传统农业经营效率很高可以与现代农业相媲美 |
C.传统农业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
D.传统农业的贫乏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等 |
蔡元培曾评价:“中国之画,与书法为缘,而多含文学之趣味。故中国之画,以气韵胜,善画者多工书而能诗。”他强调中国画
A.与书法相伴而生 | B.与文学相兼而成 |
C.追求神韵与意趣 | D.画、诗、书相融 |
秦兵马俑出土的陶俑、陶马都经过精心彩绘且几乎无一雷同,青铜兵器制作精良且形制、大小几乎一致.每批陶俑、陶马、兵器上都打印或刻有工匠的名字。这反映当时
A.法家思想在国家管理上的体现 | B.陶器制作工艺达到巅峰 |
C.工匠制造技艺高超、产品精美 | D.战争催生青铜制造产业 |
司马迁继父志,任史官,受宫刑,发愤著《史记》,终成“史家之绝唱”。子长著史有血有肉, “史”“我”相融,史家的“爱憎分明”尽显其中。由此可见
A.历史研究从来都不是客观 |
B.史学家的个人情绪情感、是非标准左右了史书的编撰过程 |
C.研究历史、再现历史,应先对历史认知者的人格心理作一番考察 |
D.太史公以史抒情、以史达志,个人心理对著史影响超越社会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