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条约》的内容除去巨额赔款之外,其他各款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政治要求,其中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代理人的是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
B.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 |
C.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
D.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
进入19世纪,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自恃富强,动违禁令……日形狂诞”,1833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独占权。英国这样做的经济根源是 ()
A.打开商品市场 | B.工业革命的进行 |
C.自由竞争的经济思想 | D.维护商业环境 |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在托克维尔看来()
A.规定选举资格违背平等自由精神 |
B.选举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
C.美国对选举资格的限制已经取消 |
D.充分的选举权是时代发展的潮流 |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B.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 |
C.第三世界崛起 | D.欧洲走向联合 |
1803年2月,美国最高法院在经过复杂的辩论后,首席法官马歇尔宣布,国务卿麦迪逊扣发马伯里等人的法官委任状明显违法;但最高法院不能依据1789年国会通过的《司法法令》强令国务卿发放委任状,因为《司法法令》的有关规定本身是违反宪法的。这体现了美国()
A.国务卿实际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
B.司法权可以制约行政权和立法权 |
C.最高法院的权力不受国会的制约 |
D.国会通过的法律须经最高法院批准 |
马克思评价巴黎公社的领导者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赎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对以上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
B.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社会公仆” |
C.说明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民主作风 |
D.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