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它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社会的等级和秩序 |
B.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
C.避免纠纷 |
D.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
大建筑师维特鲁威转述古希腊人的理论:“建筑物……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表现出古希腊人( )
A.对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失望 |
B.对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 |
C.对直接民主的狂热 |
D.个人利益至上,忽视真理的存在 |
有学者认为“美国原先希望用美元诱使苏联从东欧撤退并加入资本主义控制的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华盛顿曾经希望,原子弹可能使苏联人更好‘控制些’,这个模糊期待没有起作用;如今,金钱收买苏联人的尝试也被证明是行不通的。”材料表明 “二战”后的美国()
A.曾试图把苏联纳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 |
B.一直利用军事优势威胁苏联 |
C.选择“冷战”是因为苏联在经济上不合作 |
D.力图主导欧洲一切事务 |
《全球化:起源、发展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材料的意思是()
A.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
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
C.全球化加剧了移民间的矛盾 |
D.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
1925年到1929年,德、法、比等国的关税分别提高了29%、38%和50%,1930年美国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商品进口税平均提高约40%。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各国提高关税额的结果()
A.有效保护本国经济和应对经济危机 |
B.推动各国对外贸易趋于平衡 |
C.促进世界贸易趋于稳定 |
D.加剧世界经济大危机 |
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当时法国( )
A.宪法规定议会有特赦的权力 |
B.希望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
C.国民议会中君主派力量强大 |
D.欲借助工人力量建立共和政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