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心灵花圃
在美国,有一段时间,石油销售量一向领先的石油大王哈默对东欧国家的石油输出量减少了,而他的竞争对手的石油输出量却略有增加。人们对这一现象不理解。当一张小报的记者杰西克问及这一最敏感的话题,哈默却和颜悦色地回答:“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那些想在竞争中走在别人前面的人,都应当明白,关照别人,就是一条最好走最快捷的路。”
当时杰西克不理解哈默的话,以为他只是故弄玄虚敷衍了事。直到10年后他读了有关哈默的报道中的一个小故事,他才恍然大悟。
一年冬天,年轻的哈默随一群同伴流亡到美国南加州一个名叫沃尔逊的小镇。那些天,冬雨霏霏,镇长杰克逊门前的花圃旁的小路成了—片泥淖,行人只好从花圃里穿过,弄得花圃一片狼藉。哈默替镇长痛惜,便不顾寒雨淋身,制止行人从花圃里穿行。这时,只见镇长笑意盈盈地挑着一担炉渣回来了,在哈默面前从从容容地把炉渣铺在泥淖里。小路畅通了,再也没有人从花圃里穿过了。镇长意味深长地对哈默说:“你看,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有什么不好?”
善良的镇长的言行给哈默的心灵一次极大的震撼。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雨果有句名言:“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人杰的乳汁。”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只要心灵不干涸,再荒凉的土地,也会变成生机勃勃的绿洲。
读了这段文字,引发了你的哪些联想和感悟?请自定立意,自定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以下面这句语录为材料,按要求作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联系实际,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植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人们围着它,议论着。一个说:“没有这次修剪,它不会被人赏识的。要被人赏识,就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一个说:“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一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啊!”一个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乡呢?”……
读完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呢?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阅读下面材料,然后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2008年3月31日,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剧组来到泰山录制“清明特别节目”。结束时,特约佳宾,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发表登山感悟: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的豪迈气概。另一位特约嘉宾,《百家讲坛》评《三国》的主讲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少于700字;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张莉的《精神救助》一文,写她救助了一个生活非常困难的小学生范春芳,而当自己的女儿要把一套新衣服送给范春芳时,她却有些舍不得了。范春芳看出来了,离开她家时把那套衣服和她送的200元钱压在枕头下,只带走了21本旧书。这时,作者这样写道:
我突然感到这童心折射出我心里残缺:自信掩盖着虚荣,善良搀杂着自私。自己的慷慨是有条件的,因为自己已经不需要了。而那孩子就在我自私的施舍中感激涕零。我糊涂了:究竟是我从经济上救助了范春芳,还是范春芳从精神上救助了我?
|
像这样救助穷困学生的故事,人们已经读过很多了,这一篇却让读者心灵一震。因为一般人在救助别人的时候,很少会想到向对方学习什么,这一篇却看出,正是这个经济上的救助对象,在精神上救助了自己。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什么感想?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