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2008年第4期载文指出,自主创新是国有企业提高竞争力、带动力、影响力的必然途径。据最新的调查显示,我国企业研究开发经费仅占销售收入的0.56%,企业在国家科技投入方面所占比例仅为20%左右。在发达国家,大多数企业至少把销售额的5%投入研究开发当中。而在我国,2.8万多家大中型企业拥有研发机构的只占25%,75%的企业没有一个专职人员从事研发活动。
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今天的企业竞争正由生产阶段前移到开发阶段。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企业应该如何做?
怎样看待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推进机制,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市场要素,参与分配,使劳动者、投资者特别是科技工作者获得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迅猛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劳动创造价值的研究和认识,对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有哪些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和有关主张给予了肯定,明确提出:“提倡社会和谐”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主张”。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局限性和理论缺陷,认为他们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也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结果只能陷于空想。
(1)怎样看待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
(2)为什么说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的?
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些论述:
“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资本论》第1卷第65、67、207、208页
结合以上论述分析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及其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试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典型特征、实质、产生的根源及矛盾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