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作。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和科学设想,结合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如何节约资源、促进环保、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各种可能解决方案或创意设计。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历时20年、投资1.8亿元的炎黄巨塑在河南郑州落成。这座巨塑高达106米,坐落于中国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它比美国自由女神像高8米,比俄罗斯母亲像高2米,巨塑前面是15万平方米广场。与此报道相映成趣的是郑州市所属的新郑市始祖山上的水泥巨龙,由于媒体的广泛报道与质疑,林业与环保部门也快速介入调查,使这一人造景观停建并有可能被拆除。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次,当世界著名的航海家托马斯?库克率领船队到大西洋中央时,浩瀚无垠的海面上空出现了一个庞大的鸟群。数以万计的海鸟在天空中久久地盘旋,并不断发出震耳欲聋的鸣叫。更奇怪的是,许多鸟在耗尽了全部体力后,义无返顾地投入茫茫大海,海面上不断激起阵阵水花。原来,海鸟们葬身的地方在很久以前曾经是个小岛。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们来说,这个小岛是它们迁徙途中的一个落脚点,一个在浩瀚大海中不可缺少的“安全岛”。然而,在一次地震中,这个无名的小岛沉入大海,永远地消失了。所以,在茫茫的大海上,它们却再也无法找到寄予生的希望的那个小岛了。在全身力气已经耗费殆尽时,它们只能将自已的身躯化为汪洋大海中的点点白浪,营造出一个个瞬息即逝的“小岛”。
在你人生漫长的“迁徙”旅途中,是否曾经拥有一个可让自已喘上一口气,稍作休整的“小岛”?而当你有一天发现这个“小岛”突然消失的时候,你是否会像那些海鸟一样,为自已的生存或未来而进行最后一搏?
请以“生命中的‘小岛’?”为话题,联系自已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好木匠,晚年的他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只是习惯唠叨,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道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美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道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想来,这位木匠绝活肯定是在这一点上下足了功夫。
其实,做人与处世,和木匠的工艺一样,也得讲究“留一道缝隙”。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请以“留一道缝隙”为话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
湖南高考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鲁迅先生曾以象自喻,鲜为人知。他和许广平的通信中,经常署名“小白象”,或是“你的小白象”。
鲁迅先生为什么要以象自喻呢?从《柔石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述:“鲁迅先生说,人应该学一只象。第一,皮要厚,流点血,刺激一下了,也不要紧。第二,我们强韧地慢慢地走去。我很感谢他的话,因为我的神经末梢是太灵动得像一条金鱼了。”柔石的这段话为我们解开谜底提供了一些线索。鲁迅先生欣赏的正是象的那种宽厚和强韧的精神。
正确理解材料,不要脱离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左右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唐山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细节决定成败》是汪中求先生总结多年管理、咨询工作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外企业管理的经验写成的一部细节管理专著。汪中求先生“细节决定成败”的观点一时风靡中国。
材料二:宋太宗赵光义拟任吕端为相,有人反对说:“端为人糊涂。”太宗说:“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全国高考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土地供给你营养,让你不断攀向高处时,你得低下头来看看土地的面容和伤痕。人往高处走,高处有无尽的奇观;水往低处流,低处更多的是需要爱心浇灌的土地。人到了高处才觉得低处的广阔,但是人只有在低处,才可以看到山的高伟。
人生时时都要面对高处与低处。
请以“看高处与看低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内容应在话题范围之内,文题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