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这是一幅漫画,画的左面是一只大鸡,拿着鸡毛掸,正凶巴巴地对着右面的小鸡大喊大叫;右面的小鸡则站在一个大鸡蛋之上,一边流泪一边在看《孵蛋法》的文章。漫画底下是四个字:早期教育。
在我们这个社会中,许多人都经历过类似的“早期教育”,也有许多人耳闻目睹过类似的“早期教育”。请以“早期教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③不得少于800字。
早期教育
黎明时分,在德国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歌德在给他亲密的朋友写信:“我拼命工作,不接待采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惜时如金的歌德为什么把看日出当做每天必做的功课呢?
有人认为,如期而至的朝阳昭示着责任,告诫人们要忠于自己的角色。
有人认为,瑰丽绚料的早霞散播着欢欣,提醒人们生活中不能缺少诗意。
有人认为,活力四射的旭日解释着重生,劝慰人们暗夜之后会有新的希望、转机。
有人认为,旧时相识的太阳唤醒着记忆,嘱咐人们珍藏那些曾经的美好、温暖。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角度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请以“声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正文不少于7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美国中学数学课上,老师出了一道题:8减6是2,8加6也是2,有这种可能吗?请给以说明。
一位男生站起来作答:“数学上,8减6是2,但8加6也是2却是不可能的。一个明显不可能的问题作为可能被提出来,肯定有它可能的因素,所以,8加6也是2是可能的。数学上既然没有这种可能,生活和自然中肯定有这种可能。譬如,上午8点的6个小时之前是凌晨2点,6个小时之后是下午2点。”
材料(二)
美国纽约有一位女孩,她在上学之前,并不认识阿拉伯数字0,当别人问她那是什么时,她有很多答案,比如苹果、鸡蛋、橡皮圈、碗口等等。后来,她的母亲把她送去上学,回来时,她兴奋地告诉她的母亲,她知道了那个圆圆的是0字,而并不是苹果或鸡蛋什么的。她的母亲很生气,把学校的老师告上了法庭,原因是老师折断了她孩子想象的翅膀。
综合上述两则材料的内容,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不准抄袭,书写工整,标点准确。
请以“声音”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拟题目,自定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正文不少于700字。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青年报》“八卦红楼”上有一篇文章:晴雯有一半是“比”死的。其基本内容如下(摘录):晴雯美丽能干、风流灵巧,是大观园里的俏丫鬟,她抱屈冤死,这是众所周知的。但笔者认为:晴雯有一半是“比”死的。
她与平级同事袭人比地位,她与下级丫头麝月、小红、芳官在宝玉面前争宠,她还与跨部门的上级领导黛玉、宝钗比聪明……她的拌嘴吵架、争强好胜,多源于这种比较。总在比较中生活,难怪晴雯不快乐,动不动就恶语相向……
但“比”也有另一面:比,展示了青年毛泽东“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比,展现了泳坛名将菲尔普斯在水立方的雄姿;比,展示了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场上学子的风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作或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