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我国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    度
城市居民
农村居民
2003
8472元
2622元
2004
9422元
2936元
2005
10493元
3255元
2008年第一季度
4386元
1494元,

注:近年来我国收入最高的行业与收入最低的行业的平均工资差距扩大了2到3倍。
材料二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在讲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指出: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请以“我国居民收入不平衡,贫富差距严重原因及应对措施”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1)你准备通过哪些渠道收集资料,开展此课题研究? 
(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国家应如何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实现社会公平。

科目 政治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今年(2008年9月23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五十年来,宁夏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党中央的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宁夏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经济和社会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一个繁荣、进步、民主的新宁夏正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
材料一:宁夏自治区下辖5个地级市和13个县市,7个县级市辖区和红寺堡开发区(县级移民开发区),乡镇为187个。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政协会议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和委员,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负责人均按法定原则由自治民族的公民担任,各族人民充众行使着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向宁夏投入数百亿元,中央和其他各省市无偿援助宁夏建设达近百项。
材料三:据宁夏日报2008年8月21日报道,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9.20亿元,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GDP)可望达到1,000亿元,增长12.5%以上。初中升学率达到80%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2%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以上,已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行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业人口85%以上;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超过93%,位居西部地区前列;2008年,全区187个乡镇将全部建成文化站(中心);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沙漠化土地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165万公顷,减少到118万公顷,在全国率先实现沙漠化逆转,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怎样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发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推进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是我国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法律。从1994年开始起草,到去年8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再到今天正式实施,经历了14个春秋,多次召开座谈会,收到了1万多件意见,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数次审议,充分反映了国情民意,符合宪法的基本原则。
材料三: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结合三则材料,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反垄断法》的制定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对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强烈冲击,中国近期及时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根据部署,未来两年将安排约4万亿元投资,仅此就可以每年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对于中国出台的4万亿元投资安排,海内外高度关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近日对4万亿元的具体安排作了披露: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3700亿元;铁路、公路、机场、城乡电网18000亿元;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生态环境投资3500亿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16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1万亿元。
材料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和扩大消费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突飞迅猛的发展,百姓生活有了质的飞跃。但在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确实存在不少历史欠账。这使得百姓在消费时顾虑较多,经济增长更多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这种发展模式,在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的今天,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了。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谈谈我国4万亿投资安排对扩大内需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当前为什么要特别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漫画《引力加大》(2007年)






材料三:2007年全年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8432亿元,比上年增加2838亿元。2007年企业共发行债券17084亿元,比上年增加3520亿元。2007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7036亿元,比上年增长25.0%。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分析引起材料一的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上,财政“蛋糕”越做越大。从1978年1000多亿元到2007年5.1万亿元,全国财政收入30年间增长了近50倍!以前,我国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属于“建设型财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财政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比重下降较快,用于公共事业、民生事业的支出比重大大上升。“十五”时期,中央财政用于“三农”资金达1.13万亿元,5年年均递增17%,是改革开放以来投入增加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之一。 在加大“三农”投入的同时,财政部门积极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保障优先发展教育,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城市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困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08年全国教育支出预算9081.95亿元,比去年增长27.5%;医疗卫生支出2499.06亿元,增长26.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预算6684.33亿元,增长23.9%;中央财政安排廉租住房保障资金68亿元,增长33.3%。
(1)结合材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的取向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2)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我国财政政策取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