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浣溪沙
贺铸
楼角初销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①。
注:①"些",读"sā",句末语气助词,是古代楚地方言。
有人认为这首词是一首寄情之作,你认为词中寄托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一句最能表达作者的这种情感?为什么?
诗歌阅读
根
牛汉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
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
但是我坦然
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
我跟枝叶同样幸福
沉甸甸的果实,
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这首诗中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拟人和象征的手法。 “根”有什么象征意义?“根”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
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②,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
1)这两首词同写对亡一如既往的深切怀念。苏词上阕有“无处话凄凉”一语,贺词上阕虽无“凄凉”二字,却无一语不凄凉,说说《鹧鸪天》上阕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诗歌鉴赏: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戎昱,唐代诗人。荆南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建中中,为辰、虔二州刺史。集五卷,今编诗一卷。
1)这首诗的体裁属于,题目中能涵盖全诗内容的词语是。
2)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浣溪沙孙光宪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1)“目送”两句运用了两对叠音词,既写出空间的,又承载了词人的之情。
(2)“片帆烟际闪孤光”一句是千古名句,历来为人欣赏,请你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的赏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注释:①罟(ɡǔ)师:渔夫。诗中借指船工。②临圻(qí):地名。临圻:近岸之地,此指江东岸。
(1)这两首诗都以 为题材,诗人都借这一诗歌传统意象表达情感,王诗首句点题,郑诗题目寓旨。
(2)这两首诗描绘了相似的情境,但感情基调并不完全相同,前者,
后者。
(3)这两首诗的后两句,诗人都将自己无形的感情化为有形的景、物,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