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赠盖邦式序
(宋)马存
予友盖邦式,尝为予言:“司马子长之文章有奇伟气,窃有志于斯文也,子其为说以赠我。”予谓:“子长之文章不在书,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予有《史记》一部, 在天下名山大川、壮丽奇怪之处,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此文矣。
“子长生平喜游,方少年自负之时,足迹不肯一日休,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今于其书观之,则其平生所尝游者皆在焉。南浮长淮,溯大江,见狂澜惊波,阴风怒号,逆走而横击,故其文奔放而浩漫;泛沅渡湘,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竹上犹斑斑,而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乎?故其文感愤而伤激;北过大梁之墟,观楚汉之战场,想见项羽之喑呜,高帝之谩骂,龙跳虎跃,千兵万马,大弓长戟,交集而齐呼, 故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西使巴蜀,跨剑阁之鸟道,上有摩云之崖,不见斧凿之痕,故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彷徨乎汶阳洙泗之上,故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凡天地之间万物之变,可惊可愕,可以娱心,使人忧,使人悲者,子长尽取而为文章,是以变化出没,如万象供四时而无穷,今于其书观之,岂不信哉!
“予谓欲学子长之文,先学其游可也。不知学游以求奇而欲操觚弄墨,纫缀腐熟者,乃其常常耳。昔公孙氏善舞剑而学书者得之,乃入于神;庖丁氏善操刀,而养生者得之,乃极其妙,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其意同故也。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子果能为我游者乎?吾欲观子矣。醉把杯酒,可以吞江南吴越之清风;拂剑长啸,可以吸燕赵秦陇之劲气, 然后归而治文著书,子畏子长乎?子长畏子乎?不然断编败册,朝吟而暮诵之,吾不知所得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吊大夫之魂,悼妃子之恨 恨:怨恨
B.不知鱼腹之骨尚无恙者乎 恙:病痛
C.公孙氏善舞剑而学书者得之 书:书法
D.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 殊:不同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其文雄勇猛健,使人心悸而胆栗
A.其文斩绝峻拔而不可攀跻 B.子长尽取而为文章
C.事固有殊类而相感者 D.断编败册,朝吟而暮诵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者每以书求之,则终身不知其奇
B.将与子周游而历览之,庶几可以知此文矣
C.想见项羽之喑呜,高帝之谩骂
D.其文典重温雅,有似乎正人君子之容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马子长之文章有奇伟气,窃有志于斯文也,子其为说以赠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直为景物役也,将以尽天下之大观以助吾气,然后吐而为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下之绝踪诡观,何以异于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①也.⑴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②,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⑵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①遑:闲暇。②釐:福,神的赐福。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吴廷尉为河南太守,闻其秀才秀才:通过科举考试得以在府学、县学读书的人 |
B.又以谪去,意不自得意:心情 |
C.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害:嫉妒 |
D.贾生自伤为傅无状无状:无成绩,没当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故木受绳则直 |
B.乃征为廷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D.自以为过之过秦论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贾生很有才学的一组是
①颇通诸子百家之书②贾生尽为之对③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④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⑤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⑥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A.①⑤⑥ | B.①②⑤ | C.②③④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郡守吴廷尉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贾谊到朝中做官。 |
B.贾谊刚到朝中为官时,就显示了非凡的才能,这时大家都感到不如贾谊,孝文帝也很喜欢他。 |
C.贾谊被任命为长沙王太傅,向孝文帝辞行后就向长沙出发。到了长沙,看到此处环境如此恶劣,心情也压抑起来。 |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成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最终也未被孝文帝采纳。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⑵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①也.⑴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②,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⑵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①遑:闲暇。②釐:福,神的赐福。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吴廷尉为河南太守,闻其秀才秀才:通过科举考试得以在府学、县学读书的人 |
B.又以谪去,意不自得意:心情 |
C.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害:嫉妒 |
D.贾生自伤为傅无状无状:无成绩,没当好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故木受绳则直 |
B.乃征为廷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D.自以为过之过秦论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贾生很有才学的一组是
①颇通诸子百家之书②贾生尽为之对③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④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⑤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⑥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A.①⑤⑥ | B.①②⑤ | C.②③④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郡守吴廷尉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贾谊到朝中做官。 |
B.贾谊刚到朝中为官时,就显示了非凡的才能,这时大家都感到不如贾谊,孝文帝也很喜欢他。 |
C.贾谊被任命为长沙王太傅,向孝文帝辞行后就向长沙出发。到了长沙,看到此处环境如此恶劣,心情也压抑起来。 |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成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最终也未被孝文帝采纳。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⑵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乙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是孔子对君子形象的描述,也是他对君子人格的要求,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一种表现。
24.(甲)请写两个体现孔子中庸之道的成语。
(甲)结合两则文字,说说“民鲜久矣”的原因。
(乙)就上述论述,请你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读李翱文
欧阳修
予始读翱《复性书》三篇,曰:此《中庸》之义疏尔。智者识其性,当复中庸;愚者虽读此,不晓也,不作可焉。又读《与韩侍郎荐贤书》, 以谓翱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隽,亦善谕人者也。最后读《幽怀赋》,然后置书而叹叹已复读不自休恨翱不生于今不得与之交又恨予不得生翱时与翱上下其论也。
凡昔翱一时人,有道而能文者莫若韩愈。愈尝有赋矣,不过羡二鸟之光荣,叹一饱之无时尔;推是心,使光荣而饱,则不复云矣。若翱独不然,其赋曰:“众嚣嚣而杂处兮,咸叹老而嗟卑;视予心之不然兮,虑行道之犹非。” 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后世子孙不能以天下取河北,以为忧。呜呼,使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
然翱幸不生今时,见今之事;则其忧又甚矣!奈何今之人不忧也?余行天下,见人多矣,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与翱无异;其余光荣而饱者,一闻忧世之言,不以为狂人,则以为病痴子,不怒则笑之矣。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
景祐三年十月十七日,欧阳修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中庸》之义疏尔疏:说明,注释 |
B.然以韩为秦汉间好侠行义之一豪隽“隽”通“俊”,才智出众的人 |
C.又怪神尧以一旅取天下怪:责怪 |
D.脱有一人能如翱忧者,又皆贱远贱: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作可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B.推是心,使光荣而饱某所,而母立于兹 |
C.视予心之不然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D.可叹也夫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写《读李翱文》,实际上是借李翱文表达自己的忧时之心,由李翱所处的时代联系到北宋当时的现状。 |
B.所谓读李翱文,主要是读李翱的《幽怀赋》,先写对李翱《复性论》《与韩侍郎荐贤书》的看法是为了铺垫。 |
C.文中将李翱与韩愈加以比较,主要目的是为了批评韩愈没有忧国忧民之心,作者的这一观点有失偏颇。 |
D.文末作者愤慨地说“呜呼,在位而不肯自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可叹也夫!”这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
有“/”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最后读《幽怀赋》,然后 置 书 而 叹 叹 已 复 读 不 自 休 恨 翱 不 生 于 今 不 得与 之 交 又 恨 予 不 得 生 翱 时 与 翱 上 下 其 论 也。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谓翱穷时愤世无荐己者,故丁宁如此;使其得志,亦未必。
(2)呜呼,使时君子皆易其叹老嗟卑之心为翱所忧之心,则唐之天下岂有乱与亡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周维城传(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侯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 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①,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②,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脱③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义,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④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
,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注】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②肆:店铺
③脱:偶尔④嘿(mò):悄悄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未及属稿属:撰写 | B.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具:完备 |
C.遂大困,寻死富阳寻:不久 | D.挟三百金之富阳贾贾:商人 |
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是 (3分)
① 引父足怀中以卧 ②立许字以女
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 ④丰贾致富,有子三人
⑤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⑥拯一人者与一金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维城祖上世代住在杭州从商,有了些资产,但到他父亲这一代,因遭火灾,家道中落。 |
B.周维城自幼遭受磨难,但乐善好施,对父母富有孝心,是一位秉礼守义的商人。 |
C.文章结尾部分引用维城感佩吴翁、焦翁的话,目的是使周维城的形象更加丰满。 |
D.文章最后一句表明,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杜会,感叹民间并不缺少仁义之士。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3分)
(2)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