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7日《 成都商报 》报道: 四川巴中市政府办公室发2008年中秋节放假通知,要求假日期间做好值班等工作,以“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祥和平安的端午节”。中秋节怎么变成了“端午节”?次日,政府办公室重发度假通知。出错的办公室主任被停职反省,三位正副科长被免职,其中包括刚上任不久的巴中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如果巴中市的较真式工作方式从“错字丢官”开始,那么这四个干部被问责则一点都不冤。行政问责就应该如此有细节,才可能蔚然成风,并逐渐成为一种长效机制。下列与这评价所包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B.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 |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
一艘轮船在航行中突然遇到暴风雨,船长大声喊道:“谁会祈祷?”船上一名神父自告奋勇地回答:“我会!”船长说:“那好,你就开始祈祷吧!其他人都套好救生圈等待,因为缺少一个救生圈!”从哲学角度看,船长的做法 ( )
A.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
B.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
C.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肯定 |
D.是对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暗讽 |
贺岁片《非诚勿扰2》捧红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下列与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 B.我在故我思 |
C.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 D.心外无物 |
古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春秋时代的《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提出了“水是万物根源”的学说。回答题。二者共同探讨的哲学问题是( )
A.水是否是物质 |
B.世界本原问题 |
C.人源于水 |
D.意识能否反映物质的问题 |
材料中两人的观点中都有不足之处,那就是( )
A.否认意识依赖于物质 |
B.没有辩证地看待世界 |
C.把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混同起来 |
D.他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
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结果,这个人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由此可见 (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自发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地生活
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④ |
我们常见的许多成语本身就包含着哲理,如“画饼充饥”包含着“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的哲理,“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等等。这说明 ( )
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
B.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
C.哲学主宰着我们的生活 |
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