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1世纪的头20年,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党提出的到2020年、建党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2004年7月,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估121处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确定《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国有武当山、苏州园林等多处世界遗产在评估名单之内,这意味着我国的世界遗产现状遭遇“黄牌警告”。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处处长郭旃认为目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重景点轻景观;二是重利用轻保护;三是公约意识不强。《公约》明确规定,不论在世界遗产范围内还是在其缓冲区内进行建设、开发,都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报批,可国内很多地方不遵守。
针对材料中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所出现的主要问题,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并提出你的建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内容。而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对我们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构建和谐社会对发展先进文化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斯密认为,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实现最大的价值。将资本投在哪一个部门能带来最大收益的问题,私人显然能判断得比政治家或立法家好得多,政府不要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它注意的问题。
李嘉图认为,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当每个人都可以使用资本的时候,他自然会寻找那种最有利的行业。在没有政府的干预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最为繁荣;需要国家做的一切事情就是避免一切。
斯密、李嘉图的观点有哪些相同之处?局限性是什么?
请简要评析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15年,英国土地贵族控制的议会颁行“谷物法”,规定只有在小麦价格超过每夸脱(计量单位)80先令(货币单位)时,才准许进口谷物。而因为麦价很少高过80先令,一般都在50—60先令之间,所以“谷物法”一直是起作用的。
——夏炎德《欧美经济史》
材料二: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保护性的重商主义政策,从17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航海条例”到1815年颁行的“谷物法”都体现了这一政策。但到19世纪前半期,强大的英国工业已经不再需要国家来保护了,相反的,这个政策只能阻碍商品的自由流通,从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后,上台掌权的工业资产阶级的代表们便开始了争取废除一系列重商主义法律的斗争,到1864年终于迫使议会废除了“谷物法”,“航海条例”也在1849年被取消了。在1846—1849年间,议会又取消了200多种商品进口税。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谷物法”废除后,外国农产品大量涌入英国市场,外国畜力、水力或以蒸汽为动力的各种农业机器在英国农场陆续出现,并开始使用化学肥料,在推广优良畜种、增加种植品种、改进排水方法等方面也都有进展。1850—1870年间,英国农业产量增加一倍。
——刘淑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英国政府颁布“谷物法”的原因。
(2)从材料二看,“谷物法”的废除表明英国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谷物法”废除后英国农业发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