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整整经历30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年10月l 5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报告。他指出:“……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重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⑴有外国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解释该观点。
材料二  1969年,江苏省江阴县华西大队创建了最早的小五金厂,但最初是偷偷生产的“地下”工厂。到1978年,它创造了近300万的产值,成为华西村的第一桶金。
80年代,村支书吴仁宝出人意料的没有分田到户,却依旧干着集体经济“副业”。他坚持将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正蓬勃兴起的苏南乡镇企业发展中。
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创“村庄上市”的先例。
2008年10月,华西村首届国际旅游节,邀请到400多位各国使节与130多家海内外媒体。
华西村一直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健前行。吴仁宝说:“个人富了不算富,要全村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现在的华西,村民吃饭不花钱。
——《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各是指什么?华西村的致富路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精神财富?
材料三 经过30年的求索与奋斗,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世纪跨越,中国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下图是2008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八国集团对话会的场景。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两方面说明当今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的? (6分)
材料四 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已日益紧密地同世界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关起门来搞建设都是不能成功的。”
——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⑷根据材料四并结合当今世界发展状况,谈谈为什么中国“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
材料五 到205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需要一个新的经济奇迹——而且全球经济兴衰可能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再创奇迹。
——2008年12月19日美国时代周刊《中国需要一个新奇迹》
⑸如何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关系?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经济观念影响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
——清·雍正帝语
(1)依据材料一回答,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做法也反映了上述社会经济思想主张?这些政策对中国的发展有什么重大影响?
材料二:《中国与世博:历史记录(1851—1940)》一书中记述到:1851年伦敦博览会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技术型产品。1876年费城世界博览会,爱迪生发明的电报机首次展出,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向观众介绍了飞机和无线电。
上海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以私人身份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费城世博会是第一次真正有中国代表参加的世界博览会,中国馆的展品是丝、茶、瓷器、绸货、雕花器等。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仍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博会上中国展品与西方国家的展品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材料三: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摘自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量贵重金属的涌入对欧洲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无可争辩的运输队”的实际含义是指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三 (主父偃)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弟子,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 ——《汉书·主父偃传》
材料四 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
(3)材料三中的“上”指哪位皇帝?主父偃建议怎么解决地方诸侯问题,摘抄材料回答。
(4)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四归纳行省的主要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圣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三代以上之法,固未尝为一己而立,三代之法,藏天下于天下者也。山泽之利不必其尽取,刑赏之权不疑其旁落,贵不在朝廷也,贱不在草莽也。……后世之法,藏天下于箧者也。利不欲其遗于下,福必欲其敛于上。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
材料二 自由和平等的理论是卢梭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学说的核心就在于此。在卢梭心中,自由和平等是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两个终极目标,是历史运动的理想终点。在他关于自由和平等的思想中,包含着许多独到的见解,这些见解成了卢梭与其他社会契约论者的重要分水岭。
——赵林《浪漫之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三代之法”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卢梭思想的独特之处。(2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和卢梭思想实施的结果及其成因。(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生产的国家,因为我们有一些独特的有利条件,我们有良好的政府,我们有丰富的煤炭,我们有精巧的机器和机械,尤其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有雄厚的资本积累。
——英国下院议员(1861年)
材料二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二战以后,为了争夺市场,各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1.组织参与经济贸易集团,控制市场;2.积极参与世界性统一市场内的竞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主导世界市场“独特的有利条件”。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分析,“工业文明”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7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两种方式中的具体措施。(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