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成为当今国人共识。下列关于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说法,错误的是
A 建国初期,党和政府提出的发展教育策略
B 是党和政府进一步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的结果
C 适应了国家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D 进入21世纪,这一战略仍在贯彻实施
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被称为“黄金十年”。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A.西方因经济危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B.社会主义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 |
C.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等大量建立 |
D.政府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 )
A.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 B.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
C.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 |
斯大林模式是一个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严密整体,对其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指令性计划使经济发展失去活力 | 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 |
C.思想文化模式利于统一人民意志 | D.权力高度集中不利于民主法制建设 |
“大工业创造了现代化的世界市场,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这段话的作者认为 ( )
A.世界各国的孤立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 |
B.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体世界的形成 |
C.世界市场的形成扩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 |
D.大工业不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
唐朝时,茶叶已成为生活必需品,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广大农村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按交易的主要物品分为柴市、米市、马市等。以上表明唐代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
①农产品日益商品化②市场经济发达
③贸易严格限制在“市”里④农村市场得到发展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②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