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的伟大转折,,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应该
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②加速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
③避开全球化趋势,保护民族经济 ④与发达国家联盟,提高开放水平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最终艰难地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由于美国强烈反对设定具体的减排只标,谈判几近破裂。在欧盟强硬表示会抵制美同计划召开的主要经济体气候变化会议,并做出一定妥协的背景下,美国在大会的最后一刻接受了该路线图。
运用国际社会有关知识,说明“‘巴厘岛路线图”“艰难绘就”的根本原因。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不能把经济发展速度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强调经济和社会要协调发展,城市和农村要协调发展,区域之间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哲学依据是( )
A.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联结 |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C.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居从属地位 | D.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
在经历了近5年的政治冷淡后,中日两国领导通过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从“迎春之旅”到“暖春之旅”的访问,融化了两国关系发展中的坚冰,开创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全面发展的新局面。中日关系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
①各自的国家制度决定的 ②各自的国家利益决定的
③两国的外交政策决定的 ④两国面临的国际格局决定的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的发展观,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不能把经济发展速度作为唯一的目标,而是强调经济和社会要协调发展,城市和农村要协调发展,区域之间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科学发展观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当前,联合国改革方案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其中安理会改革成为关注焦点。安理会改革引人注目是因为
A.安理会是联合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
B.安理会表决实行理事国一致原则 |
C.安理会有权否决联合国其他机构的决议 |
D.安理会在国际安全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