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多年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衣食支出的年均增长普遍低于总消费的增长,而医疗、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公共需求的比重大幅上升,大大高于总消费的增长。上述材料反映了
A.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 | B.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
C.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 D.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
一家银行办公室的墙壁上写着“99+1=0”,意思是99分成绩加上1分不足,则工作等于0。“99+1=0”作为一种激励口号,有其合理之处,但它流露出来的“一丑遮百俊”的思维是有一定欠缺的。这一思维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
A.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
C.矛盾的主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
D.主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对人生的这一总结突出表明()
A.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
B.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
C.不同事物包含着多个不同矛盾 |
D.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特点 |
针对当前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将持续增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依然十分繁重的实际,国务院下发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这表明()
A.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
B.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
C.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实行双气化的大城市中的生活垃圾中,与人们吃喝有关的厨房有机垃圾占50%左右,其余50%中,18.2%以上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其中纸张占5.3%,棉纺织物6.8%,草木树叶占6.1%,这些废物扔掉是害,利用起来则是个宝。这说明:
A.事物之间存在着复杂多样的联系 |
B.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
C.要促进事物的发展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
D.发展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有这样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古难全”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 B.十全十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
C.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优点与缺点 | D.自然界有人类社会都是古今不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