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
甲 乙
探春 暮春归故山草堂
雪里又能最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 简析甲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2) 乙诗前两句写春光逝去,与后两句有什么关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夏日题老将林亭张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注释】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诗中的老将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夔州歌十首(其九)
杜甫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
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杜甫的这首诗气象宏大,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加以赏析。
有评论者认为,若将首句的“不可忘”改为“系人思”会更好,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联系全诗看,第三句中诗人“小立”时见到的景物主要有哪些?这些景物组成的画面有何特点?
答:全诗是如何扣住题目的“晚”字来写的?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有何深意?
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三四两句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简要分析。
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