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五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______城市,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2)A、C、D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是______。
①平原地形②气候暖湿③资源丰富④交通发达
(3)A城市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促进其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_______、_______。C城市位于__________________地貌上,该城市对海洋空间的利用可能有_______、_______等领域。D城市适于发展_______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容易对环境产生的危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标注在图上。
读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两图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________图。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A国内矿产资源缺乏,但有丰富的水力资源,请具体分析A国内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说出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5月下旬,我国江南、华南和西南东部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天气,一些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截至2008年5月28日上午9时,湖南省连降三日的暴雨已造成7人死亡,11人失踪,农作物受损面积7万亩,400多栋、2 100间房屋倒塌,道路交通中断5条,毁坏路基47千米。
2008年5月25日至27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毕节地区织金县等17个县市遭受洪涝风暴灾害袭击,共造成18人死亡,12人失踪,166人受伤,4 600多人被紧急转移安置。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
(1)读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方面分析这样分布的原因。
(2)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图中B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分析其原因。
读“沿赤道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和“相关地区气候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数据,分析A、B两地区的气候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2)B地区地表形态有何特征?如何形成的?
(3)流经A地区的著名河流与亚马孙河相比较,在水文特征方面有哪些主要不同点?为什么?
读下面甲、乙两区域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两图相比较,实际范围较大的是图。
(2)甲图中a河和b河的分水岭是。列举该山脉界线的重要地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
(3)山脉①是___山,此山在我国气候上的重要意义是
。
(4)甲图中 -10℃ 等温线在②处明显南凸,说明该处气温比同纬度附近地区要_____(高、低),其原因是
。
(5)根据图中信息及你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比较甲图中C河与乙图中D河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的异同。
水系方面:
水文方面:
如图为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河是洲和洲的分界线。
(2)B湖泊附近的优势矿产资源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自然因素是。(4分 )
(3)B湖北部地区地势低平,近年来土地盐碱化问题在日益加剧。试分析其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