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在译完《天演论》后指出:“此书之旨,本以救斯宾塞任天为治之末流。其中所论……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这表明严复译书的政治目的是( )
A.从纯学术的角度介绍生物进化论 |
B.弥补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的缺陷 |
C.号召人们顺应优胜劣汰无所作为 |
D.唤醒国民通过改革而奋发图强 |
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
在国民党军队顽强抗击的同时,共产党军队在朱德总司令的指挥下,奉命配合友军“对增援之敌,负责阻击,对退却之敌,相机歼灭”,在敌侧翼和后方钳制打击敌人。这里最有可能就哪次军事行动所作的论述()
A.淞沪会战 | B.太原会战 |
C.徐州会战 | D.武汉会战 |
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
B.表明了清政府的主权意识正逐步觉醒 |
C.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 |
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控制 |
《唐律疏议·斗讼》规定,对于“挟私弹事不实者”,“挟私饰诈,妄作纠弹者”,处以与“诬告之罪”相等的“反坐”。清代制定了非常完整的互监法,规定“凡定差不公,考核不当,巡按贤者不荐,不肖者不纠,诸御史亦得论劾。”上述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立法加强对监察官吏的监督与惩处 |
B.监察机关与监察权逐步独立 |
C.监察组织体制不断完善和系统化 |
D.监察权限和范围不断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