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位于同一大洲的同一气候类型区的四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可能位于亚马孙平原 | B.乙地可能位于巴西高原 |
| C.甲地热带雨林广布 | D.乙地河流汛期较甲地短 |
关于丙、丁两地降水异同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丙地雨季较长,受赤道低压带影响时间更长
②丁地降水较少,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时间更长
③丙地4~10月主要受东北信风控制
④丁地11~2月主要受东南信风控制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图中四地的人文地地理特征,共同的是()
| A.农业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 B.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 |
| C.农产品商品率都高 | D.以白色人种为主 |
下图为冬季某日某时的天气系统,该天气系统以120千米/日的速度向东移动。回答以下问题。
此时甲城()
| A.位于低压槽,为阴雨天气 | B.位于高压脊,为晴朗天气 |
| C.位于冷锋锋前,为晴朗天气 | D.位于暖锋锋后,为阴雨天气 |
甲城市在未来30小时内( )
| A.风向由偏北风转为东北风,最后转为西南风 |
| B.风力略有增加,气温略有下降 |
| C.空气湿度由较干燥转为较湿润 |
| D.天气由晴朗转阴雨,再转晴朗 |
图为阿尔卑斯山的垂直地带分布示意图。读图,该山地()
| A.山麓自然带原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 B.北坡为背风坡和阴坡 |
| C.南北坡自然带高度的差异属于地方性分异 |
| D.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
人口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土地城市化是指某一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条件由农村形态向城市形态转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即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张。下图为1994-2008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与人口城市化速率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994~2008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土地与人口城市化速率()
| A.都在2002年速率达到最大 | B.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
| C.都先持续上升,后持续下降 | D.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 |
根据材料信息推断的结论,正确的是:1993~2008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
| A.农业人口比重大体上先增加后减少 |
| B.建成区土地规模大体上先增加后减少 |
| C.建成区非农人口密度不断下降 |
| D.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占据主导 |
某自行车爱好者骑行自行车从甲地到辛地,车行全程使用力气维持不变,车速变化完全受坡度左右。车上配有全球定位系统(GPS),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图中小黑点)。读骑行路线图(图中乙、丁、己的海拔为500米),回答第以下问题。
该骑乘路线中,甲乙、乙丙、丙丁、丁戊四路段中,坡度相对较平缓的是()
| A.甲乙 | B.乙丙 |
| C.丙丁 | D.丁戊 |
自行车骑行的地区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A.平原 | B.丘陵 |
| C.低山 | D.高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