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北地区水资源问题,完成下题。下列引起我国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的原因中,正确的是( )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②河流径流量小,且水资源污染严重 ③人口多,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④开发历史悠久,水资源渐趋枯竭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华北平原地面大面积下沉的主要原因( )
A.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 B.过度抽取地下水 |
C.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 D.污染气体形成酸雨侵蚀地表 |
表中人口数、GDP、铁路长度为1999年资料。读表,回答问题。
云南 |
贵州 |
陕西 |
甘肃 |
青海 |
|
人口(万人) |
4192 |
3710 |
3618 |
2543 |
510 |
GDP(亿元) |
1856 |
912 |
1488 |
932 |
238 |
铁路长度(km) |
1873 |
1654 |
1941 |
2323 |
1092 |
年均降水量(mm) |
1000~1500 |
1100~1400 |
500~1000 |
30~860 |
20~700 |
面积(万km2) |
38 |
17 |
19 |
39 |
72 |
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排列,各省依次是
A.青海、甘肃、陕西、贵州、云南 | B.贵州、陕西、云南、甘肃、青海 |
C.陕西、云南、贵州、甘肃、青海 | D.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 |
各省人均GDP远低于全国人均6350元的水平,其中
A.云南的人均GDP约为5500元 |
B.青海的人均GDP最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
C.贵州的人均GDP仅达全国平均水平的50% |
D.陕西的人均GDP约为4100元 |
各地区降水存在差异
A.青海因海拔高且多山而少雨 |
B.陕西的纬度介于云、贵和甘、青之间,故降水量也居中 |
C.云、贵秋季有丰沛的西南季风雨 |
D.甘肃部分地区处于非季风区,故降水量较少 |
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昏暗。强劲的东风、刺骨般寒冷、气温在零
下40℃以下。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据此回答问
题: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
A.漠河 | B.喜马拉雅山 | C.北极地区 | D.南极地区 |
王教授家乡的自然土壤是
A.灰化土 | B.棕壤 | C.红壤 | D.砖红壤 |
下列果树,适宜在王教授家乡种植的是
A.芒果 | B.荔枝 | C.龙眼 | D.柑橘 |
图1显示我国四个省2004年三种谷物的种植面积。读图1,回答问题。①、②、③代表的谷物依次是
A.小麦、水稻、玉米 | B.玉米、小麦、水稻 |
C.水稻、小麦、玉米 | D.水稻、玉米、小麦 |
M省可能是
A.山西 | B.安徽 | C.广东 | D.甘肃 |
旅游景观欣赏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学问。据此回答问题。旅游景观欣赏位置的选择主要包括()
①距离②角度③俯仰④时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欣赏下列哪些景观必须把握好时机()
①吉林雾凇
②峨眉“金顶佛光“
③钱塘江大潮
④路南石林 ⑤本溪水洞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②⑤ |
该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22-23题。图中甲山为旅游名山,其海拔为1474米,有关该山地质构造及地貌的说法正确
的是:
A.褶皱构造,块状山地 | B.断层构造,褶皱山脉 |
C.褶皱构造,褶皱山脉 | D.断层构造,块状山地 |
甲山与乙地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A.甲山降水少于乙地,甲山顶气温的日较差大于乙地 |
B.甲山降水多于乙地,甲山顶气温的日较差大于乙地 |
C.甲山降水少于乙地,甲山顶气温的日较差小于乙地 |
D.甲山降水多于乙地,甲山顶气温的日较差小于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