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图文提示,在下列选项中选一相关主题。
A.关于俄国农奴制废除 | B.关于彼得一世改革 |
C.关于明治维新 | D.关于路易十六对人民苛刻要求 |
(山东省烟台市20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18)《联合国宪章》以及其国际法都明确规定,必须遵守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别国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得干涉别国内政,2003年,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说明()
A.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
B.霸权主义是破坏国际秩序、危害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
C.联合国对霸权主义软弱无力 |
D.国际法没有普遍的约束力 |
冷战时期,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性的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后,各类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
A.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 |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 D.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
(安徽师大附中08-0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查,历史,25)1991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说:“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找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这表明()
A.美国作为惟一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 | B.苏东剧变后,“单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
C.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干涉他国制造舆论 | D.美国凭借其实力充当资本主义的保护神 |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造成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A.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 | B.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 |
C.欧、日、中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 D.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09届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29)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
A.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
D.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