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举行的一次总统选举中,一个法国近60岁的老农说:“我怎么不应该投这位先生一票呢?我是个在莫斯科冻僵过鼻子的人。”据你推测,这个老农把选票投给了
A.路易十六 | B.路易十八 | C.路易·菲利浦 | D.路易·波拿巴 |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5.24)这说明当时
A.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 B.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 D.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
1922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一文中说:“在中国这样的殖民地状况之下……无产阶级革命的时期尚未成熟,只有两阶级(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的国民革命的时期是己经成熟了。”陈独秀这是在解释和宣传
A.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
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针 |
C.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第一个党纲 |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新青年》杂志创刊的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就是法语 “青年”的意思。人们经常用它的副题“La Jeunesse”来称呼它。选择用法语来书写封面,最有可能是
A.因为法国才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发源地 |
B.北京大学开设的外语课程主要是法语 |
C.当时是在上海法租界,因此创刊时附上法语 |
D.当时中国思想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 |
一位新文化运动的主导人物,主张改良,对革命,对当时许多人受到俄国十月革命鼓舞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阶级斗争与唯物史观的做法,不赞成,认为变革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因此反对急进。他最可能是:
A.李大钊 | B.陈独秀 | C.胡适 | D.鲁迅 |
下图为近代中国茶叶新式销售渠道示意图,该流程图反映出
A.外销型农产品形成规模 | B.外国商人在华合法设厂 |
C.茶叶出口数额远超内销 | D.自然经济体系完全解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