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所反映出中国民族工业的创办的特点正确的是
1863—1912年中国民族工业创办统计表(总投资约为14000万元)
上海 |
广东 |
江苏 |
天津 |
江西 |
浙江 |
四川 |
山东 |
湖北 |
河南 |
河北 |
||||
46 |
101 |
30 |
2 |
5 |
10 |
5 |
3 |
3 |
5 |
10 |
||||
山西 |
北京 |
安徽 |
福建 |
广西 |
辽宁 |
内蒙 |
湖南 |
吉林 |
黑龙江 |
陕西 |
||||
6 |
6 |
9 |
3 |
2 |
4 |
1 |
1 |
3 |
2 |
1
|
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A.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
C.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
史官记史重视“言”与“事”。下列人物“言”、“事”对应正确的是()
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缀,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 B.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
C.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 D.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
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有利于中国企业三次创业高潮形成的因素分别是()
A.建立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
B.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三个代表”理论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C.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确立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
D.扩大企业自主权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1978年5月31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出《党的政策必须落实,自留地上桃树不能砍》的文章,对浙江某地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行为进行了批判;次日,头版再刊《鼓励社员经营正当家庭副业》的文章,批评了四川某地干涉社员发展正当家庭副业的错误做法。两篇文章传达了怎样的政治导向()
A.农村政策即将进行重大调整 | B.工作重心将向经济建设转移 |
C.“姓社姓资”的争论将有定论 | D.家庭联产承包制将推向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