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胞结构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除细胞膜外,无其它生物膜 |
B.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有两类,其中一类排列在磷脂双分子层外侧 |
C.内质网与核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直接相连 |
D.唾液腺细胞合成、加工、分泌淀粉酶需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
污水净化中应用的超滤膜技术指的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超滤过程通常可以理解成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分过程。在一定的压力下,当水流过膜表面时,只允许水及比膜孔径小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达到将溶液净化、分离与浓缩的目的。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生物膜 |
B.超滤膜技术中使用的“滤膜”实质上是一种人造半透膜 |
C.超滤膜技术可以滤去污水中的各种污染物 |
D.透过超滤膜的水,已被除去了臭味 |
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因素适宜时,不断改变海水盐度进行实验所得到的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盐度约为0.5 mol/L),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盐度小于0.5 mol/L时,甲蟹调节血液浓度的能力最强 |
B.对血液浓度调节能力最强的是乙 |
C.能够生活在淡水中的是乙 |
D.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丙 |
某同学为了观察渗透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用猪的膀胱膜将一漏斗口封住,再在漏斗里装上清水,然后把漏斗浸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Na+和Cl-可自由透过半透膜)的烧杯中,并使漏斗管内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一样高,但他始终没有观察到渗透现象。那么,他应该怎样改进实验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
A.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换成质量分数为30%的NaCl溶液 |
B.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改装在漏斗里,清水装在烧杯中 |
C.把猪的膀胱膜换成其他半透膜 |
D.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换成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 |
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有少量红墨水、浓度为30%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部位①②的颜色分别是( )
A.①无色 ②绿色 |
B.①红色 ②绿色 |
C.①红色 ②无色 |
D.①红色 ②红色 |
甜菜块根细胞中有花青素,使块根呈红色。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在蒸馏水中,水无明显的颜色变化。但用盐酸处理这些块根后,则能使水变红,这是因为( )
A.细胞壁被盐酸破坏 | B.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 |
C.盐酸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D.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