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1920~1936年中外企业资本产值增长及比重变化的数据。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货币单位: 1936年币值:亿元
|
1920年 |
1936年 |
1920~1936年 平均增长(%) |
||
产值 |
比重(%) |
产值 |
比重(%) |
||
中国资本 |
6.61 |
44.8 |
26.09 |
63.2 |
9.0 |
外国资本 |
8.13 |
55.2 |
15.16 |
36.8 |
3.9 |
合计 |
14.74 |
100.0 |
41.25 |
100.0 |
|
A.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 B.国民政府的推动 |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 |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
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却又包含着隐患,主要是指( )
A.面临封建势力的疯狂反扑 |
B.缺乏政治、经济、思想上的牢固基础 |
C.外国侵略势力要渔翁得利 |
D.一系列军事行动中太平军人员的伤亡 |
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这里的民族危机是指( )
A.法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 |
B.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
C.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资本输出 |
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
中国古代官吏的产生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
A.“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
B.“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
C.“立嫡以长不以贤” |
D.“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庭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责细化,各负其责 |
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
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的看法的同志们)产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 | B.井冈山时期 |
C.延安时期 | D.过渡时期 |